旧版入口 | 登录
社会实践 >> 正文
了解村史文化底蕴 感受乡村时代变迁
日期:2023-07-17 12:50:00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409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其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由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组成的“思想火炬、真理领航”理论普及宣讲团,继续走进平舆县万冢镇郭寺村了解村史文化,感悟二十大精神在现实中的践行。

715,宣讲团跟随村两委主要领导参观郭寺村村史馆。郭寺村村史馆位于万冢镇郭寺旧址。在村委副书记张建勇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郭寺村村名的由来与历史渊源。郭寺村是南北朝时期孝子郭实的故里。郭寺村原名郭村,村中有一孩子名郭实十二岁丧父,其母年长,患吼喽病。小郭实四处奔走,为母求医治病,栽白果树于其宅,行善乡里,后人感其孝行,建寺纪念,郭寺村由此得名。郭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与开元寺,城阳寺齐名,曾为汝东名寺,历史文化悠久,意义深远。

在村委张书记的继续介绍下,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万冢镇“万冢”的由来,以及廉洁精神。万冢之名,始于明代。明太祖洪武年间,南昌人万孟雅任汝宁知府七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身无余财,病死治所。生前嘱咐家人不得收礼,买白木棺就近安葬。众人依其言,于城东三十里处择茔安葬。子女在旁筑庐守冢,扎根落户,繁衍成村,遂得斯名。听完张书记的讲述,我们内心深受震动,感受到郭寺村村史文化的魅力:为官要廉政,要公正无私,清白做人,洁身自好。

随着视角的移动,我们感受到万冢镇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氛围及其浓厚,了解到唐兆轩、谢雁翔,魏金芝三位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馆内还依次展示了沈跃跃、王国生、李小鹏、李小新等国家、省、市、县共计27位领导到郭寺村调研指导工作的图片资料,体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郭寺村发展的关心殷切期望。通过一组组照片的对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郭寺村坚持以农村党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党员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道路由过去的泥泞小路变成现在的康庄大道,医疗、教育和公共文化的设施不断改善,各种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郭寺村村史馆的参观学习,我们感受到其村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时代变迁,一个由庙宇成长而来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致富的乡村道路。今天,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同郭寺村村委领导班子交流乡村发展建设的政策理论,郭寺村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沿着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撰稿:李浩歌 责任审核:陈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