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 登录
社会实践 >> 正文
赏民俗文化,品历史底蕴
日期:2023-07-18 13:00:00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193

716日,在村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走进平舆县万冢镇郭寺村红色教育基地,向西望去,郭寺村民俗馆映入眼帘。

踏进民俗馆的大门,一股悠久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郭寺村党委副书记张建勇的带领下,我们见识到很多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老物件,捻线锤子、犁、簸箕、耧车、捣蒜的青石臼等等。跟着张书记的脚步向前,橱柜里的小人书、老式纸币、粮票等尽收眼底。“这些老物件都是群众自发捐赠的,认识这些东西的人都老喽。”张书记笑着说道。

目光转移到墙壁上,“丝弦道”三个大字格外醒目。郭寺村驻村第一书记方双双向我们介绍:丝弦道是由清末民国时期平舆县万冢镇万道同所创作的一个地方性稀有戏曲剧中,该剧种以中州古诗为主体,在丝弦伴奏下以坐唱的方式进行演奏。万道同一生乐于曲艺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群众生活,具有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旋律优美、便于传唱等特点,因此深受百姓喜爱。当时便有了“汝南城,鼓乐动,听仙曲儿,找拔贡”的民谣流传。目前,丝弦道艺术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的促进该剧种的传承和发扬,平舆县完善基础设施,巩固演职队伍,定期拨发专款,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进行现代化创作,融入时代元素,让丝弦道绽放新光芒。

走出民俗馆,理论宣讲团一行人在村委领导班子的引导下前往郭寺村乡村大舞台,观看村民排演《小秃劝妻》《王婆骂鸡》等丝弦道经典曲目。台上表演者认真说唱演出,台下观众掌声不断,一名孩童字正腔圆的演绎更是让台下的观众叹为观止。

民俗不俗,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在郭寺村民俗馆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进步,历史的变迁,更是新时代农村发展建设的一种深层次文化内涵。

(撰稿:刘志恒 责任审核:陈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