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阅读推荐书目(2017.1)
日期:2020-05-17 00:00:00  发布人:admin 
致读者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编辑《阅读书目推荐》是我们的一种尝试,这是第一辑。通过我们提供新书、馆藏经典书籍信息,请您选择阅读,来推动读书工程活动的开展,形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良好风尚;同时也想借助您的智慧为我们选书、荐书,圈点图书精品,来推动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建设,为师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优质的精神食粮。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学习型社会里,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与生活方式。
为了读书充实我们的人生,为了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请您从自我做起,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让读书为进步与成功奠定基础,为开拓与拼搏注入活力;让读书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推动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推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的建设。
 
                            馆长:弯红地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1、三册套装《四书五经里的学问》+《唐诗宋词里的趣事》+《道德经》里的智慧

    季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12

    汲取祖先智慧,回归传统文化,是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回归传统的路上,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清周遭。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和核心载体,其中蕴含的智慧惠及千百年。本书分为九章,从多个角度对四书五经进行深入解读,内中穿插了大量故事,读来趣味横生。虽然四书五经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必读书,但作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我们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

 

2、《阿特拉斯耸耸肩》 

    (美)安·兰德     译者:杨格

   《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书是客观主义哲学之母安·兰德的代表作。它是一本小说,但同时也渗透着安·兰德的哲学思想,篇幅巨大,背景恢弘,气势磅礴。书中展示了如果人类的思想开始罢工——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见——世界将会怎样的图景。通过描写经济危机背景下几位商界大亨的不同应对方式,传达了作者的个人主义思想。

 

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曹昇    时代文艺出版

    五年来,《流血的仕途》创下畅销百万套的市场佳绩,反响巨大。曹昇令人惊叹的写作才华,一反以往历史小说的平铺刻板,以谐趣的笔法还原历史,用鲜活的文字复活历史,将残酷的政治、权谋与运筹帷幄写得妙趣横生、自成一派,被读者誉为近年“最具智慧的历史小说家”。 《流血的仕途》洋洋六十万字著就,还原了李斯在战国末年的乱世中,从区区草民步至大秦政坛二把手的奋斗历程,也复活了李斯和嬴政、吕不韦、韩非、蒙恬等枭雄明争暗斗的历史图卷。看李斯在大转折期的官场生存智慧,亲历影响中国仕途两千年的终极诡秘!

 

4、《波斯少年》

    () 玛丽·瑞瑙特    译者: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少年宦官男宠的视角讲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故事,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比起同题材的其他小说和电影,这本书既不诽谤又不渲染光环,也没有对那个时代价值观的否定,还符合叙事人身份的深情,相当得尊重史实。

    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英国现当代名作家。1905年生于伦敦,父亲是医师。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想当作家的瑞瑙特决心拓宽自己的人生经验,进入护士学校培训三年,写出首部小说《爱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从事伤兵护理工作,业余继续写小说,其中《归于夜晚》一书荣获15万美元的米高梅奖金。战后她移居南非,但多次到非洲、欧洲各国游历,踏足希腊本土及爱琴海诸岛等古代文明发祥地。从1950年代中叶到1983年病逝前,瑞瑙特出版了八部以古希腊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誉满欧美,是公认的历史小说大师。

 

5、《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基思·斯坦诺维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书对揭开人们对心理学之误解的面纱做了很大的贡献,让读者看清心理学的真面目。强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回事以及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读者。它指出心理学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是却拥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因此人们对它的误解也很深,以为对心理学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可以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及评价。

    本书告诉我们,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好坏,是和其他的科学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书中用了许多精彩的例子说明这些标准是什么,以及要如何用之来分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知识与迷域大众的伪科学心理学常识。

 

6、《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7、《阿赫玛托娃诗文抄》

    高莽手抄影印

  《世界文学》前主编、年逾九旬的著名俄语翻译家高莽先生发心抄写了130余首自己翻译的阿赫马托娃的诗,一字一句反复咀嚼、打磨,力求保存原文神韵和精神,并精心撰写长文《凤凰涅槃》,最终成书《阿赫马托娃诗文抄》。手抄本以年代为序,抄录阿赫马托娃各阶段的诗歌130余首,完整反映了诗人一生创作的整体风貌。

   安娜·阿赫马托娃(18891966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生于敖德萨,童年在彼得堡郊区的皇村度过,十四岁与青年诗人古米廖夫(她的第一任丈夫,后被处决)相遇,1911年结识诗人勃洛克,出版诗集《黄昏》,随后在《双曲线》《阿波罗》《俄罗斯思想》《天地》等刊物上发表诗作,俨然是白银时代的一颗耀眼的新星。然而在2050年代,诗人被诬为“奔跑在闺房和礼拜堂之间的发狂的贵妇人”“混合着淫声和祷告的荡妇和尼姑”,受到不公正待遇,至50年代后才恢复名誉,1964年获意大利国际诗歌奖,1965年获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8、《项狄传》

     劳伦斯·斯特恩   译者:蒲隆    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项狄传》全名为《绅士特里斯舛·项狄的生平与见解》,是18世纪英国文学大师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绝大部分是特里斯舛讲述别人,主要是他父亲和他叔叔的生平与见解,叙述的顺序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打破了顺着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传统程式。《项狄传》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项狄传》是18世纪一部异乎寻常的实验小说,同时也是英国小说艺术史上一座引人注目的里程碑。《项狄传》共分九卷,472千字。

 

 9、《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罗伯特·M·波西格     译者:张国辰     重庆出版社

    这本由罗伯特·M·波西格著,张国辰译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部奇特而有趣的哲学读物,作者进行了大量科学技术哲学以及其他哲学方面的讨论,见解独特而又机智。同时《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又是一部心灵自传,在与西方两千年来哲学传统的深入理解与争辩中,作者一度精神上不堪重负,但最终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名获得了自我拯救。成就了作者洒脱通达的人生观,让整本书亲切而又富有乐趣。

 

10、《刺猬的优雅》

    妙莉叶·芭贝里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为哲学教授写的小说,书中的哲学观点流露得很自然。这本书像是两位女主人公写成的博客,一个讲身边琐事与所读所思,一个记录世界运动与深刻思想,很多地方都极具哲学道理。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我们无法停住欲望的脚步,它赞美了我们,也谋杀了我们。

    ◇年轻人以为装出成年人的样子就可以让自己变成大人了,却不曾想过,大人们的心智却依然只是孩子,他们面对生活的苦难只会抱头鼠窜。

    ◇从外表看,她满身都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坚不摧的堡垒,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从内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样子的小动物,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11、《从晚清到民国: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转型》

    袁伟时等   现代出版社   20173

    百年前的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破除旧的文学规范,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大学改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挥起文学革命大旗声援胡适;爱新觉罗溥仪再次登基,颁布了多条新政,意图恢复大清。百年前的历史风起云涌,民族命运与中国的社会大变革,远不只是1917年。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大变革,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转型。但在晚清7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中,我们为何如此之艰?民国30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从晚清到民国,袁伟时和马勇等历史学家在这本文集中讲述了每一次关键转折点上的历史事件,由它们带动的社会变革,以他们的方式记录下了民族的苦难历程和艰难的努力,将读者重新带回到那段激荡历史的宏大现场。历史走到现在,它们仍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历史遗产。

 

12、《家国天下》

    许纪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2

    我是谁?我们是谁?家国何在?天下何在?近些年来,围绕“怎样爱国”和“何种爱国主义”的行动和讨论,时刻都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从未远离过。

   历史学者许纪霖回到历史长河中,历经十年完成《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探寻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转变。严格而言,古代中国人的所谓“中国认同”,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而只有文明的认同或者王朝的认同。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其出现不早于晚清。晚清时期,个人开始了从“家国天下”中抽离,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当国家强劲崛起时,又使得家与天下失去了对其的规约,国家权威至高无上。

  《家国天下》是许纪霖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从中国历史上提出了个人、家、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演变,对读者而言,是拨开当下热闹的迷雾,而重新认识自身与民族和国家关系不多得的汉语学术著作。

 

13、《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徐瑾     中信出版集团      20172

    货币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作用不言而喻,即便是到了更便捷的手机支付,纸币看似流通减少了,但货币的购买价值、流通和总量仍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货币本身也历经变迁,如果回到历史长河中,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有一种货币影响了中国近千年,见证了中国从传统向近代的艰难转型。它就是白银。

    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青年经济学者徐瑾的《白银帝国》就考察了这一段历史,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

 

14、《经济学的真理:弗兰克·奈特文集(卷一)》

    弗兰克·奈特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3

    经济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弗兰克·奈特(1885-1972)认为经济学家的预测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他的坦诚态度,同长期以来以经济学知识高居的研究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高居”在当下仍存在。奈特本人是享誉世界学术界“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同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这本《经济学的真理》结集了奈特著作的第一卷,涉及的议题包括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评论“社会成本”和失业研究等。从这些文章中,可以读到他坦诚态度的来源,比如被推崇的科学方法何以在经济学研究中是有限的。作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和批评家,他告诫经济学同行和公众,经济学家的知识并不总是可靠的。正如他的学生詹姆斯·布坎南所说,“奈特的完整性和智识的独立性是现代学者应该追求的品质。”的确,奈特提出的犀利批评通过了时间的考验而在当下仍有其价值。

 

15、《民主的胜利:西班牙政治变革的进程》

    保罗·普雷斯顿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2

    从独裁走向民主,是20世纪史上一幅风起云涌的政治风景,成功的、失败的,都留下了等待反思的历史遗产。在这幅风景中,欧洲的西班牙常常是被忽略的一个国家。这本《民主的胜利》讲述了西班牙从独裁走向民主的曲折历程,从佛朗哥政权的瓦解开始,到卡雷罗·布兰科、阿里亚斯·纳瓦罗登场,再到苏亚雷斯和卡尔沃·索特洛时期,最后以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结:西班牙共产党的合法化、19812月政变和1982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选举。  

    作者保罗·普雷斯顿著述丰厚,因其卓越的学术研究,获得很多荣誉,包括大英帝国勋章和塞缪尔·约翰逊奖。他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是国际西班牙历史研究的领军人物,而研究西班牙历史已长达三十多年,在这本书中提供了理解西班牙社会变革的独到视角。情节引人入胜,叙述生动,是理解西班牙现代史和民主转型的难得著作。

 

16、《朝服:马基雅维利与他所创造的世界》

   (美)菲利普·博比特     商务印书馆

    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历来恐怕都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赞扬者说他严格分割了道德与政治,拉开了现代政治的序幕,但批评者说他思想是“危险的、恶毒的”。攻击最甚且流传最广者,就有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他的《君主论》,更是因对缺失基督教德性的“马基雅维利式君主”的推崇,以“恶毒的小册子”“媚臣宝典”等标签被诟病。

    然而,不管怎样,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和学说却一直在被隐秘推崇。五百年来,对现代政治的影响更是颇为深广。争议与推崇两者间的张力,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这本《朝服》的作者菲利普·博比特就是其中一位,既有实际的政治经验——比如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顾问——同时在学理上对宪法理论、法学、国际形势甚有心得。凭借近50年的从政经历和治学基础,他指出了马基雅维利邪恶形象的由来,被认为精准地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欧洲封建秩序终结和新古典主义国家兴起的隐秘预言。

 

17、《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3

    我们常听到一些人物故事说,富有创造力的人个性古怪,多半爱做白日梦。实验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还表明,走神之余反倒可能增强记忆力。这样看来,偶尔神游一下或许有益无害,能让人过得更好。在《走神的艺术与科学》这本书里,科学家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以幽默的风格,横跨心理学、文学和历史等领域,解释了走神的原理,以及走神的可能意义:不仅让人摆脱眼前的苦差事,还能让人跳出自我束缚;有助于增强想象力、创造力、讲故事能力和同情心;让人显得更有人性。

 

18、《人参帝国》

    蒋竹山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清代人参史展开的全面性研究。人参历史的研究不仅是制度史、政治史及经济史的课题,更是医疗史及物质文化史的重要课题。本书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大量引用清宫档案与东亚各国的人参医书史料,分别从生产、消费与医疗方面分析了人参对整个清代政府政策的作用,表明了人参对清代社会的重要影响,展现了一幅清代人参帝国的景象。

    作者简介:蒋竹山,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任人文社会学院大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热门网站“新文化史工作坊”、“新文化史部落格”及“大众史学部落格”。著有《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五南,2012)、《岛屿浮世绘:日治台湾的大众生活》(蔚蓝文化,2014)等。

 

19、《穿越丝路》

     李伟    中信出版社     20171

    一部纵横1500年的中西交融史。丝绸之路串起了东方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本书详细讲解了丝路沿线文化,为读者展现一幅文化与风物的盛宴。

    亲历丝路,用最美的图和文,展现“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历时一年,足迹踏遍丝绸之路沿线,从历史、经济、文明、器物、现场几个角度,深度挖掘 “一带一路” 在中国的前世今生,在历史上产生过的巨大影响,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的巨大战略意义。

 

20、《文章自在》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17.1

    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有感于家中孩子苦于应试作文及语文教育,更长期受困于各种不假思索的空话、套话和口头语,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创作新书《文章自在》,以七十余篇文章演绎文章之道,既谈他对文章写作和当前语文教育的看法,剖析常人习焉不察的种种说话恶习,也示范各种写作技巧。同时征引苏洵、鲁迅、胡适、梁实秋、毛尖等古今名家文章各一篇,进一步阐述文章妙趣、语言美好。

 

21、《毒木圣经》

     (美)芭芭拉·金索沃      译者:张竝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毒木圣经》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作者用极其沉稳的笔触,抵达了极致的美丽。——《洛杉矶时报书评》

 

22、《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余世存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01 

    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设计!

    一部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入门书,一部可以按时阅读、读上一年,从而了解时间、空间及其于我们生命意义的作品。

    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本书以宏大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节气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对于每一节气、物候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

 

23、《加缪文集》

    (法)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郭宏安 / 袁莉 / 周小珊 / 顾方济 / 徐志红 

    这部文集收录了加缪的小说《鼠疫》《局外人》《堕落》和《第一个人》,以及哲学作品《西绪福斯神话》。这四部小说和一篇哲学随笔是加缪最重要的作品。

 

24、《中国国家地理·张辰亮系列(套装2册)(海错图笔记+掌中花园)》

    张辰亮     中信出版     2016.11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这是一本完全来自我个人亲身经验的园艺书。书里有植物原生地环境的介绍,可以帮你了解它的习性;种植步骤都配有实图,一看就会;养护秘诀都是亲身经验的大集合,事无世细、喋喋不休又一针见血。

 

25、《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欧文·亚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3

    全书论述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书中介绍的应对死亡恐惧的各种观念生动具体,易懂易行。面对死亡的战栗经作者笔锋描过,顿时融为拂面春风,令读者不仅在文字上感受愉悦,在心灵上更是豁然开朗:“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心理治疗经典。

    作者以七十五岁高龄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又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书中除二十三个实际案例和许多文学名著、电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还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难得。

 

26、《让“死”活下去》

    陈希米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1

    这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怀念散文集。

    本书以独特的书写方式,感人的心灵絮语抒发出陈希米发自内心的私语,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孤独中的她开始种种感人的努力,通过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她和那些思想史上的伟大哲人交谈,向虚空发问。于是,她的思考不断深入,渐趋深沉、阔大,逐渐走过幽深绝境,跨越无际绝顶,重新寻获生命的意义。在她真挚优美的文字中,关于生死、爱情、诚实、孤独、时间、永恒、生存意义等追思时时闪烁在字里行间,散发出炫目的智慧之光。

 

27、《黄昏的清兵卫》

    (日)藤泽周平     李长声      新星出版社 

    本书收录八个短篇。主人公都是武士时代的上班族,每天到藩城里工作,下班回家还得搞些副业补贴家用。藤泽周平擅长透过出身卑微的武士,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人、情、景清淡细腻却纠结人心,即使发生在数百年前的武士世界,依旧引人共鸣。

 

28、《未来简史》

    ()雅克·阿塔利      王一平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此外,他还提出了以下种种可能性:人类也许能够迈向富足的生活;贫困或许能够得以消除;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分享技术和市场想象力所带来的利益:我们能够维护自由,使之不受敌人乃至自己的暴行所影响;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得到更好保护的环境;我们还能够以全世界所有的智慧为基础找出新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方式。

 

29、《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平装版

    (英)尼尔·麦格雷戈    余燕 译    新星出版社

    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里,我们的祖先经历过什么?人类是如何从起源开始,一代代艰难求生、延续至今的?

我们想追溯、了解人类文明史,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过去,解析自己身上古老的血脉传承;另一方面,了解了历史,我们才能更清晰深刻地了解现在,了解如今的自己。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以“通过文物看历史”的独特视角,用蕴含人类生存智慧和创造能力的文物,讲述了人类200万年的文明史,讲述了整个人类真实且迷人的故事。

 

30、《醉酒的植物学家》

    艾米·斯图尔特     刘夙 译    商务印书馆

    拿起《醉酒的植物学家》,就像拿起一本厚厚的博物志,全书一共收录了160种植物,描绘了它们从打浆桶、蒸馏器、酒瓶直到玻璃杯的旅程。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主题,自然界中能用来酿酒的植物何止千万,作者艾米·斯图尔特站在植物学的角度,抽丝剥茧地分析一款款酒的历史渊源、植物分类、酿造经过和调制方法,见缝插针地把相关的真菌学、昆虫学的知识点穿插其中。把枯燥的知识写出相当的趣味性,是一件特别考验笔力的事情。

 

31、《又自在又美丽》

    翊鸣 / 崔莹     磨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春天的气息已经从空气、从阳光、从树枝上细小的花苞上透了出来。

春天也是属于馋欲的好季节,美味源于自然,许多食材只属于这个生机勃勃的时令。你的味蕾也随着春天再次绽放了吗?

    ……韭。别名:起阳草、扁菜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前读唐诗,觉得杜甫很严肃,但在立春到来的时候,他也会写下一些柔软的诗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诗中的“白玉”是豆腐,“青丝”是韭菜。春天正是韭菜新发的季节,一把绿油油的新鲜韭菜,用来象征春天,再合适不过。而春天的韭菜味道也最好,《南齐书》里记载着:“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32、《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Utopia for Realists

    作者: Rutger Bregman     译者: Elizabeth Manton

    如果你跟朋友闲聊,问候ta的近况,十有八九,你都能听到“忙”、“压力大”、“没时间”这样的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喊累的年代。每个人都像一只被拧紧了发条的陀螺,忙忙碌碌无法停歇。

    全球化几乎席卷了每一个角落,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带来令人目眩神迷的成就,同时也将我们的生活框定在“生产-消费-竞争”这一无限循环的齿轮上。

    我们不得不屈从于这一强大的体系:一边哀叹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一边日复一日地加班,寄希望于将一辈子的收入换一套房子。然后,在人生过半的时候猛然回头,感叹时光虚度,想不起时间都去了哪儿。

    这一切,还有没有希望被改变?你能想象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你相信它能真正实现吗?

 

33、《刺杀骑士团长》

   (日)村上春树

    在如今的文坛,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位像村上这样“现象级”的写作者。他没有固定的题材与风格,多年来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写作——宛如一位冒险远行的骑士,独自一人闯入大千世界的领域,采摘那些生活边缘、世界尽头的奇妙题材。

 

34、《知识社会史(上、下卷)》

  彼得·伯克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过去几十年,学术界有一个颇为时髦的研究领域——关于知识的知识,即研究知识的兴起、储存、传播、演变的方式与历史。

    围绕这一“知识热潮”,学界涌现了大量研究著作。其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的《知识社会史》是难得的出彩之作,对知识的历史考察有诸多独特洞见。关于“知识的知识”,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与研究,这本书会是个不错的了解途径。

 

35、《佐贺的超级阿嬷》

   (日)岛田洋七

    二战刚结束的日本,物质极度匮乏,但阿嬷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继续下去,并且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

    阿嬷出门时腰上一定要绑着绳子拖着磁铁,在她看来光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而这样不费什么事就能赚到外快!  

    阿嬷还在河中央放了根木棒,木棒可以拦住从上游菜市场飘下来的卖不出去的蔬菜和水果。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提供惊喜的超级市场,因为永远不知道今天能吃到什么。

    阿嬷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正融入到了一件件的小事儿当中,这种极致的乐观,透过纸张,一点一滴渗透进读者的心脏。

    人生的起起落落是常态,在顶端时好好享受,在低谷时不失乐观,这是一种现代年轻人尤其要领悟的真正的生活智慧。

 

36、《布鲁克林有棵树》

     贝蒂·史密斯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树说的是臭椿树,这是一种在各种土壤中都能顽强生长起来的树,所以又叫天堂树。

    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就像那棵树。弗兰西的身上有一种特质,不管命运给她制造了多少麻烦,她从来不会放弃向上的希望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打败了她的厄运。

 

37、《源泉》

    ·兰德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会根据社会的主流意见,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初衷,走上一条所谓正确的道路。

    而书中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完全的对立面。

    每一次,在自己的原则和他人的意见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都坚持地选择自己的原则。

    他给我们展示出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8、《达摩流浪者》

     杰克·凯鲁亚克

    《达摩流浪者》是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他宣扬的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的理念,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标杆,影响力经久不衰。

 

39、《刀锋》

    毛姆

    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美国青年拉里历经辗转,终于悟得人生的终极答案,然后,就去开出租车了的故事。

 

40、《活着为了讲述》

     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活着为了讲述》充满一种热情的怀旧,占据他所留恋的那个世界的是:爱、音乐、死亡、荣誉和家庭。

 

41、《与蒙田共度的夏天》

   (法)安托万·孔帕尼翁     刘常津 译

本书是打开蒙田思想智慧的一把密匙,内容来自于作者之前在法国国际电台(FRANCE INTER)所做的同名系列访谈节目。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略带诙谐又不失庄重的笔调,紧紧围绕蒙田《随笔集》这部传世之作,大量引用其中的文章作为论据,从新的视角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代表性作家蒙田加以评析,意在突出蒙田人文主义思想的永恒意义。

 

42、《中国思想之渊源谈》

    牟复礼 著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座宏大的宫殿,那先秦思想就是这座宫殿的基础。该书是美国流传已久的一本介绍中国早期思想的必读书,以流畅明晰的笔法、高超的见识和深厚的文化比较的功力,对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简明精妙的介绍。同时又以宏观的话题,如宇宙论、世界观、知识论、政治哲学、人性论等贯穿在对这几大学派的的介绍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尽其妙,是大家小书的典范。

 

43、《重新讲述蒙元史》

     张志强 主编

《亚洲现代思想》第一辑邀请治蒙元史、北方民族史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一起,跨学科、多角度地来碰触和探讨蒙元史的各种新旧问题,期待从蒙元史的新认识中,深入理解中国的形成及其动力机制,力图在多元与动态的知识图景中洞察中国史的整体脉络,尝试构建立足中国的亚洲论述和世界论述。

 

44、《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

   (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著

    1931年,尼赫鲁因参与政治运动再次入狱。服刑期间,他想送独生女儿一件生日礼物,苦于监狱物质条件的极度贫乏。他只好自己动手,写下了自己的历史博学、政治远见和领袖胸怀送给女儿——这就是这本作为精神礼物的书。

 

45、《沉默的言语:论文学的矛盾》

    (法)雅克•朗西埃     臧小佳 译

书写可以作为引领自身和证明自身躯体的孤独的言语;反之,也可以成为将思想记入躯体的象形文字。这两种书写的张力恰好体现了文学的矛盾。本书尝试通过福楼拜、马拉美和普鲁斯特三位作家去展示这种张力的形式。

 

46、《第二本书》

    (俄)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第二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文学纪念碑丛书017号新作。“黑暗岁月的同志”关于曼德施塔姆与阿赫马托娃的捍卫记忆之书,俄语文学回忆录的典范之作。

 

47、《帝国的分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

    郑非 著

该书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英美双方的政治斟酌,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英帝国的一次内战,而内战的结果是英帝国的分裂。作者通过对北美殖民地的治理结构、大英帝国在七年战争之后的帝国改革运动所造成的危机的分析,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革命的独特性。

 

48、《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美)爱德华•多尼克     黄珮玲 译

    这是一本有关科学史的难得佳作。主角我们都耳熟能详: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

    在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17世纪,他们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促成现代世界的诞生。

 

49、《古书之爱》(布面精装)

    韦力 著

    韦力先生在本书中讲述了对古书收藏和二十年来古书业的理解与认识,关于古书分类、拍卖、收藏等等,书里既有经验之谈,又有好玩故事,堪称了解古书和古书业的一个好看读本,处处见出一位藏书家对古书和传统文化的挚爱。

 

50、《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澳)罗伯特 • 休斯     欧阳昱 译

    休斯在这本评论集中,涉笔成趣、极善表达,对形形色色的艺术家提出了绝不妥协的观点,以几达百篇最优秀的散文唤起并界定了一系列艺术家的世界、作品和本质,且敢于直面艺术与金钱之关系,并使之能为我们所了解。

 

51、《论德国浪漫派》

    陈恕林 著

    18世纪末发端于德国,随后在欧洲各地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次波及范围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潮,它不仅是现代派当中诸多流派之源,更在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本书是我国学者系统研究德国浪漫派的首部专著。

 

52、《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17761787

   (美)戈登·S.伍德       朱妍兰 译     2016.5

    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联邦宪法的颁布,美利坚人如何创造出一套全新的社会制度?美国开国史研究第一人、普利策奖得主戈登•S. 伍德在其代表作《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中,记录了美国革命年代中思想的探索与交锋,精彩而全面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是了解“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的必读之作。

 

53、《明清思想与文化》

    吕妙芬 主编

    本书所选11篇文章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30年来在明清学术文化史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涉及明清时期家庭关系、儒家圣人观、英雄故事及国族想象等,均被后学广泛引用。其选题思路、写作方法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4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

   (德)乌维•维瑟尔 著

    欧洲法律是欧洲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本书通过欧洲整体社会变迁史,跨越希腊城邦民主、罗马平民主权、中世纪部族社会法……直至理性科学的现代法律,透视欧洲的价值理念生成旅途,也提供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思考途径。

 

55、《启蒙时代. 下卷,自由的科学》

   (美)彼得•盖伊 著

    继《启蒙时代.上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之后,启蒙时代再次来袭!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耶鲁大学荣休教授彼得•盖伊经典代表作,权威呈现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论述具体而微,表达行云流水。一幅黄金时代的全景图,置身现代世界的荣耀起航时刻。

 

56、《让我们害怕的食物——美国食品恐慌小史》

   (美)哈维•列文斯坦 著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热点,这是一本篇幅适中、附有插图的社会史著作,处理的主要是现代美国人对食品安全、食物是否有益健康感到忧心的历史。作者对食物、食品安全所持的乐观态度,会给陷入食品安全恐慌中的中国人带来一种新的观察角度。

 

57、《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丁瑜 著

    本书以珠三角女性流动人口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作者的实地田野工作历时两年半,内容有对小姐的深入访谈,有涉毒涉黑人员生活的写照,也有对声色场所的细致观察。

 

58、《我们的中国》(全四册)

    李零 著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

 

59、《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1911

   (美)张灏        高力克 王跃 译

    在本书中,著名华人学者张灏选取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具代表性的四位人物,对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刘师培进行独辟蹊径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他们身上的传承性和断裂性,探讨他们如何回应时代的刺激和生命的感受,为当下迅速变化的时代提供明智的历史借鉴。

 

60、《西方文明史手册》

    (美)威廉•麦克尼尔       盛舒蕾、宣栋彪、董子云译

    《西方文明史手册》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阐述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力作,它按照年代顺序,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叙述了自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西方文明史。初写于1949年,最初是为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写的入门教材,半个世纪以来多次修订再版,为西方最畅销的教科书之一,并为后来《西方的兴起》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61、《信任与暴力——试论现代一种特殊的局面》

   (德)扬•菲利普•雷姆茨玛      赵蕾莲 译

暴力是如何产生的?暴力是如何被感知的?暴力又是如何被工具化的?这是一部最真实意义上的启蒙著作,它把残忍、残酷和暴力作为现象予以严肃对待,拓展了我们对信任、暴力和权力之间关系的理解。

 

62、《永不放弃——特朗普自述》

   (美)唐纳德•特朗普、梅瑞迪丝•麦基沃 著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之一特朗普在漫长的从商生涯中遭遇过无数高潮和低谷。在《永不放弃》中,这位全世界最有名气的生意人将向你真诚地讲述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挑战、低谷和斗争,以及他是如何将所有这些挫折转化为成功的。

 

63、《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美)沙培德 著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有些是暴烈的,另有许多则缓慢而不引人注目。本书探索在努力创建一个强大且现代的民族国家的背景下,这些变革对中国人民的含义。

 

64、《中国近世文化思潮论丛》

    丁伟志 著

    本书选编的这批文章,环绕着一个主题,即述评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间在中国发生的文化思潮。作者在所选的文章中写出了一些新见解,说了一点人所未言的话,乃至提出了若干和常见的定论不同的新论断。希望能够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

 

65、《中国经典原境界》

    顾随 讲     刘在昭 笔记     顾之京 高献红 整理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66、《杜拉斯谈杜拉斯:悬而未决的激情》

   (法)杜拉斯、莉奥波狄娜·托雷           缪咏华 译

    全面贯穿杜拉斯的童年生涯、少年成长、巴黎岁月直至后来的创作生涯,并从电影、戏剧、艺术、法国新小说派等角度全面解读她的百变容颜,将其未能直接表现在作品中的个人心路与情感思考呈现在一问一答之中,堪为杜拉斯晚年回顾一生的访谈式自传。

 

67、《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

   (美)阿瑟·赫尔曼      刘畅 译

    一位是印度“国父”,一位是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甘地与丘吉尔只有一面之交,却为了各自民族与国家的利益,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两人进行了几十年的较量。在时代洪流的推动下,他们为世人留下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大剧。

 

68、《古代哲学研究》

   (法)皮埃尔·阿多     赵灿 译

   皮埃尔·阿多,福柯最欣赏的法国当代哲学家之一。他强调古代哲学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生命品质密切相关的精神修炼。本书清晰地展示了阿多所说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研究进路和对古代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69、《空间诗学》

   (法)加斯东·巴什拉     龚卓军、王静慧译

    建筑学是栖居的诗学。巴什拉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70、《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

   (英)唐纳德·普拉特     张兴文 译

    唐纳德·普拉特的里尔克传是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最详尽的研究里尔克生平的著作,突出了里尔克的特质。关于这位决心生活在自我最孤独的边境,并从那里将战利品带回给每个人的诗人,本书对其生平做出了最佳的描述。

 

71、《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德)沃尔夫冈.J. 蒙森      阎克文 译

    19世纪末的经济崛起到“一战”前脆弱的魏玛宪制,马克斯·韦伯在学术和实践中深深介入当时的德国政治,见证了德国是如何发展、崛起又逐渐陷入泥沼,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留下的思想资源中得到启发。

 

72、《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

   (美)玛乔丽·肖斯塔克      杨志 译

   “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类所做的挣扎都是相似的。”《妮萨》中讲述的非洲昆人女性妮萨的故事,源自美国女人类学家玛乔丽与妮萨的15次录音深访。书中作者、妮萨的多声部叙事,成为人们了解昆人、了解非洲、了解女性所不可错过的经典案例。

 

73、《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

   (美)克劳斯.P. 费舍尔     佘江涛 译

    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的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太人的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形成了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也正缘于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74、《如何读诗》

   (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陈太胜 译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理睬大多数诗,是因为大多数诗不理睬大多数人。”

    伊格尔顿这本书,证明了文学理论如何是诗的理解的基础,也证明了他这样一位理论家是唯一可以真正揭示诗意欲何为的人。

 

75、《上课记》

    王小妮 著

   《上课记》以温情兼具理性的笔触,对从大学到大学生到中国现代教育不同层次存在的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谓兼“母亲、教育者、诗人、作家”身份于一体者记录的一本“科场现形记”。

 

76、《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阎云翔 著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学者阎云翔重要作品之一——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77、《苏联的最后一年》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      王晓玉、姚强 译

    本书的叙述从戈尔巴乔夫掌权始至苏联解体终,对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浓墨淡彩的描写,其主旨在于让人明了,当苏联的政治体系将一个尚未做好掌舵准备的人推到风口浪尖时,苏联这艘被政治及经济风浪冲击得千疮百孔的大船最终触礁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78、《唐风吹拂撒马尔罕》

    (意)康马泰     毛铭 译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是作者康马泰结合主持中亚布哈拉古城考古的挖掘实践及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全书分为四卷——《粟特艺术与中国》《粟特艺术与波斯》《粟特艺术与印度》《粟特艺术与拜占庭》,关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唐代端午节,中国北朝墓葬中的粟特艺术,粟特信仰与佛教、印度教神祇的关系等,书中都有精彩论述。

 

79、《天生犯罪人》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     王金旋 译

    《天生犯罪人》是意大利19世纪犯罪学家切萨雷·龙勃罗梭的代表作,从独特角度展开对犯罪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探讨,是犯罪学历史上首部基于现代实证科学理念的重要著作。

 

80、《桶的故事·书的战争》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管欣 译

    《桶的故事·书的战争》收入了斯威夫特除《格列佛游记》之外的主要作品,包括《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布商的信》等十几篇,其中不少篇目是第一次译介。在收入的斯威夫特作品中,有些比较浅显易懂,有些则语言晦涩,带有讽刺和隐喻的意味,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斯威夫特在文学和政治讽刺方面的非凡才华。

 

81、《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美)布莱恩·吉米德、唐·耶格     李鹏飞 译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讲述了一段有趣又有料的历史——甫一立国的美国失去宗主国英国的海上舰队保护,如何受尽北非海盗般侵袭凌辱,托马斯··杰斐逊等领导人长达十年的漫长外交,从谈判斡旋到武力解决,美国海陆两军首次协同作战,奋发图强夺取海权,终结了巴巴里海盗抓捕人质,要挟赎金的历史,个中曲折,不言自明。

 

82、《文明的进程》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      吕佩英、汤永宽、吴晓妮等译

    著名文学派史家丹尼尔•J•布尔斯廷力作;影响深远的世界历史三部曲;堪称史诗性巨著。

 

83、《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

   (美)M. A. R.哈比布      阎嘉 译

    本书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

 

84、《现代日本史》

   (美)安德鲁··戈登      李朝津 译

    哈佛大学日本史权威安德鲁•戈登经典名作,全景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前日本驻华大使宫本熊二盛赞:超越《菊与刀》!迄今为止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最佳入门书,为全球读者带来对现代日本的全新解读。

 

85、《征服者》

    (英)罗杰·克劳利      陆大鹏 译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作者罗杰··克劳利最新力作。作者结合巴罗斯和科雷亚的编年史作品,将葡萄牙如何从一个穷困、边缘的国家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历史娓娓道来。通过对恩里克、若昂二世、曼努埃尔一世、迪亚士、达伽马、阿尔梅达、阿尔布开克等人物及其探险、征服行为的叙述,克劳利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86、《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美)杨庆堃(C. K. Yang     范丽珠 译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

 

87、《中国印刷史研究》

    辛德勇 著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三个最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88、《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美)汉娜·阿伦特      安尼 译

    《艾希曼在耶鲁撒冷》是汉娜·阿伦特最具争议性的著作,“平庸的恶”的概念即在此书中被提出。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进行审判,阿伦特详细记录了审判全过程。译林版《艾希曼耶路撒冷》是首个简体中文无删节全译本,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89、《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英)劳伦斯·里斯 著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90、《白宫岁月》

    (美)亨利·基辛格     方辉盛 赵仲强等 译

    《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最重要的书籍之一。1980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也是基辛格对这一重大历史时期恒久而宝贵的贡献。

 

91、《朝鲜国君的一生》

    韩国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编      王楠 安正燻 译

    他们是活在豪华宫殿里的“囚徒”,有自身不可跨越的清规戒律。他们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规范。本书将在纵观王的一生的同时,为读者解读以“文”来进行统治的朝鲜国君,到底拥有着怎样的人生。韩国学最优秀的学者写作,图文并茂地再现朝鲜王从出生到辞世的一切生活足迹。

 

92、《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

    高宣扬 著

    高宣扬旅居法国生活、学习和研究20多年,本书所呈现的,是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50年内法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包括它的思考主题、思维模式、论战过程、重构以及由此导出的各种带启发性的重要思想观点的形成及其实际效果。

 

93、《父与子:信仰与偏见》

   (英)埃德蒙·戈斯      王少凯 译

    埃德蒙·戈斯的这部自传一反隐晦的维多利亚时代传记风。从现代派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自己摆脱父权和宗教压迫走向自由与独立的经历,建构了一个与维多利亚时代父权观念背道而驰的挑战父权、严父而“叛逆成长”的青春期形象和过程。

 

94、《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

   (德)A-M.威特基、E.奥尔斯豪森、R.希德拉克

    本书是西方古典学界、古代史权威百科全书“新宝利”(德国)系列的一种,累积了世界古代史各专业领域最新且最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浅出的扼要论证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被学界誉为是目前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古代世界历史的地图集。

 

95、《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美)陆威仪、(德)迪特•库恩、(美)罗威廉 著

    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倾10年之功主编,葛兆光、邓小南、李伯重、赵世瑜等20位中国史专家撰文推荐,西方顶尖学者写给普通读者的全新中国通史!

 

96、《克制:美国大战略的新基础》

    (美)巴里•波森     曲丹 译

    《克制》详细精准地阐述了为何美国现行的大战略毫无成效可言,并通过细致的谋划提出了一个替代大战略——“克制”,及其相关的军事战略和兵力结构。“克制”战略是作者对美国全球战略的一种学术思考,对于我们了解美国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97、《另一个世界——中国记忆1961-1962

   (瑞典)林西莉      李之义 译

    这是一位瑞典女子半个世纪前在中国的难忘经历。作为一名留学生,19611962年的中国与她所生活的欧洲反差巨大,她对好多事情不了解、不理解,所以她的记述有种陌生感,有种探求、疑问的色彩。她的回忆称得上津津乐道,观者寥寥的文物古迹,上海、杭州、广州、洛阳、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的独特游历……她从饥饿难耐地要逃离中国,变为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从此一生无法自拔!书中的200多幅照片,大多首次发表。

 

98、《鲁迅藏浮世绘》

    北京鲁迅博物馆 编

    本书收入鲁迅收藏的全部浮世绘作品,其中包括在日本已经绝版的极其珍贵的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第二期)》的30幅名家名作,每图附有精当的评介。书中另有专文,对鲁迅与浮世绘的关系以及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的由来做了详细的分析、考证,可以作为欣赏画作时的背景资料。

 

99、《鲁迅遗风录》

    孙郁 著

    鲁迅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他的不幸在于,死后一方面不断被简化地陈述,一方面被封闭性处理,结果都腰斩了思想的要义。这些年间青年一代对于鲁迅遗产奇妙的对接,似乎证明了郁达夫当年对于鲁迅的判断,热爱自己传统中的伟大存在的人们,是远离奴隶之路的有希望的群落。

 

100、《论革命:从革命伊始到帝国崩溃》

    (法)托克维尔

    本书是由法国专家整理出版的托克维尔的遗稿。本书是托克维尔在撰写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构思的另一部巨著,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续篇,但在完成之前作者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些提纲、部分已成形的章节和大量笔记。本书反映了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意义的极其深刻的思考和剖析。

核发:0 点击数:7808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