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_乡村振兴_乡村设计发展研究院

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启之年,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该如何开好局?

 

现在乡村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一、乡村人才振兴难

大家都在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但是没有带头人,没有好支书,缺少产业运营思维的人才,如何振兴乡村产业

村支书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人物。鲁家村的朱仁斌、袁家村的郭占武,这等人才在乡村也是可遇不可求。前两天在信阳光山县,遇见帅洼村的支书李善信,其人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盘活乡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约四会”的乡村治理模式,是一位有智慧、有情怀的好支书,同时他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村支书,忧心忡忡的说:“我年龄大了,快退休了,后继无人……”

二、集体经济增收难

某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子占60%以上,我想其他县区也不一定比它强。集体经济收入是乡村自我造血的关键,由于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人才匮乏等多方原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三、产业落地难

有些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却没有土地指标,尤其是三调工作开展以后,有些原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因为旧房拆除,也被识别为一般耕地或林地,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萎缩。特别是想在乡村建厂,发展农业深加工的企业,由于工厂不好落地,产业也无法真正在乡村扎根。

有政策提到,为了乡村产业发展,可以考虑点状供地”,但到了基层,却不好落实。具体原因很难说清楚,还是优先发展城市的思维惯性在起作用。

四、乡村规划难

有些村子有很好的资源,由于没有系统、有效的规划,导致资源浪费;也有不少村子做了规划,不接地气、不能落地;或者规划单一,无法与产业发展和运营管理有效衔接

五、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让原来的贫困村获得了新生,但非贫困村由于没有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比如道路、雨污管网等设施,进村的最后两公里没有完成。

鉴于以上难题,宜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体梳理如下:

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进程将并行不悖的存在,仍有一大部分农民要离开乡村走向城市,乡村空心化现象还要持续出现;少量“新农人、职业农民和新村民”成为逆城市化的主体,这些逆行客将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智慧化、集约化、产业化,这是大趋势。从总体来看,乡村的数量会减少,质量会提升,最终能留下的乡村必然是职业农民、新村民和原居民共同组成的,实现了五大振兴的乡村。

然而对于还没有空心化,但在未来三十年逐步空心化的村子,至少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由于缺少产业支撑,这些村的年轻人必然要到城市去,但他们没有离开之前,生活的也应有尊严。

 

分层次推进乡村振兴,也就是说,不要求所有的村都能实现五大振兴,但前期要让所有的乡村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

前期,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项目要不断完善;中期阶段,某些村庄依据其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落地,并不断壮大;后期,实现产业振兴的乡村不断延申其产业链,丰富其业态,吸引更多周边的村民到产业核心村就业。而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最终消失,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城市化进程贡献更多主力军。城乡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有机、良性互动的关系

具体说:

第一阶段:生态宜居。完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饮水、文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让留在乡村的人生活的更有尊严。

第二阶段: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一、二产业,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销售趋于现代化,农民变成职业农民或新农人、产业工人。

第三阶段:少数有条件的村庄,逐渐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重点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并转变身份。这样的乡村最终能留下来,必然是企业化、平台化组织运营(集体企业+乡村各层次企业+农户的形式),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中央提出的五大振兴将在这样的村庄得到全面实现。

那么,如何解决乡村人才匮乏的难题?

多规合一,产业规划先行:

一个村或数个村组成的片区,根据其资源禀赋,制定科学、接地气、系统化的产业规划,找出主导产业,并延申产业链,主导产业由(引进的企业或自己成立)龙头企业运营,延申的产业链由集体控股的平台运营,两者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必须在规划阶段就明确哪些产业是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以充实集体经济收入。这样就能有效弥补基层管理者认知水平不匹配的缺憾








Copyright © 2022 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