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体与空间构成_设计过程_乡村设计发展研究院

建筑立体与空间构成

 

如果你把建筑看成像人一样的有机生命体,就容易理解建筑的造型和空间的关系。

人的身体是由头、躯干、四肢构成的“造型”,思想和灵魂拓展了生命的“空间”,两者有机结合,让人焕发活力。

先说“造型”。

一个人美不美,首先看什么?由远及近,一般先看到的是身材,也就是“四肢、躯干和头”构成的身材的比例关系和尺度。上帝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造人“建筑师”,他会认真推敲人体各个部分的尺度,让其达到“黄金分割”比例。所以,你看到,有些人的身材很美,让画家和摄影师们着迷,那都是上帝的杰作;当然,上帝也有马虎的时候,也会造出一些不好看的人,比如“武大郎”,他的身材比例就不好。

一个人如果身体比例不好,就算他的五官再细腻优美,也挽救不了人们对他的整体判断。有人非说武大郎的眼睛很好看,是双眼皮,所以他是美男子,你认同吗?建筑也是一样,构成其立体造型的各个部分体块的比例尺度不协调,你无法用细节挽救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建筑师是建筑的上帝,你要对自己作品的未来命运负全责。如果是限于能力,你无法把每件作品都塑造成建筑界的“美男子”,但也不能不负责任的制造“矮矬穷”,影响市容市貌,起码要把作品做成建筑界的“平凡人”,让人看着舒服。

场地设计阶段,我们已经针对建筑的体块,有了一个大概的尺度计算,那个时候所得出的成果就像雕刻师得到了一块翡翠原石,还没有雕琢。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雕琢出建筑的“身材”,推敲构成建筑的各个体块的尺度和比例关系。这个时候不需要给建筑画“双眼皮”,那是在立面设计阶段的工作。

如何把你的翡翠原石雕琢好,如何出色的完成建筑的立体构成?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考虑的是功能需求。

抛开内容不管,一味追究建筑外在的“雕塑”美感,不可取,建筑首先满足功能空间的要求。

甲方提出的功能要求满足了吗?站在使用者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考虑的全面吗?在满足甲方和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之上,你还能不能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空间?

比如你设计教学楼,已经满足了班级的数量、教师休息室和卫生间的配比,按甲方的要求已经完成了功能的布局;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下课后是不是需要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是不是还需要栽花种草,收拾心情的疗愈空间?这些空间要占多大比例,设计在建筑的哪些部位?有了这些思考,你的建筑构成要素才会更丰富。

 

安徽固镇县汉兴学校教学楼

总而言之,构成建筑的各部分体块是构成建筑的各空间的外在体现。建筑的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互为表里,不可割裂。研究建筑的立体构成,要先弄明白建筑的空间构成内容。

其次要考虑空间序列对建筑立体构成的影响。

把建筑的各功能空间罗列出来之后,如何把它们串起来,形成有序的空间组合,建筑师要看场地条件、甲方的生产生活要求,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主张。

苏州园林惯用的空间序列设计手法,与《桃花源记》的描述如出一辙。从“初其狭,才通人”到后来的“豁然开朗”,这种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方式,在园林建筑中常见。这是造园者的主张,是他对空间艺术的追求。由此,回头再看建筑立体与空间构成的关系,正因为有这样的空间序列的营造需求,才出现苏州园林的展现形态。

 

苏州园林——艺圃

 

苏州园林——艺圃

还有“文化基因”的传承需求。

不同地域文化催生出的建筑形态各不相同。发源于希腊的西方海洋文化与诞生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内陆文明就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表现在建筑中,如北京四合院,强调院落空间的内敛含蓄;西方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对立,人要战胜自然,表现在建筑上,如古希腊神庙和后来的基督教堂,建筑的构成往往追求严苛的几何关系,让人造的空间和建筑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强调一览无余、毫发毕现的直接和理性。

 

北京四合院

因此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是不是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承其文化基因?表现在建筑的空间和立体的构成中,一定是有独特的形态。

再说“空间”。

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很少静下心来,认真推敲每个人的身材比例,多数时候,他都漫不经心,所以造出来的人多半是相貌平平。偶尔走神,还可能致人“残疾”。相传女娲造人,使用树枝蘸了泥浆,轻轻一甩,雨滴般的泥人纷纷落下,等泥人风干,女娲对着泥人吹口仙气,泥人就有了生命,幻化成人。这有点批量生产的意思。如果遇到雨天,泥人还没干透,女娲娘娘来不及把泥人一个个挪到屋里,就用扫把一股脑的扫进室内,这样就造成许多泥人缺胳膊少腿,于是世上就出现了很多天生残疾的人。

我们身边的建筑,又有多少不是相貌平平?限于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以及设计师的水平(有些建筑的设计者就是房主,并没有聘请专业设计师),多数建筑只是满足了基本的空间需求,外观看上去舒服,不丑,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专业的建筑师,不能只满足于此。

张永和先生的建筑观值得我们借鉴,他的主张是,建筑就像人一样,外表平凡没关系,关键要有内涵。建筑的外观,让人看上去平淡舒服,进到建筑内部,发现很多“彩蛋”,领略到空间艺术的魅力,这是成熟的建筑师应该塑造的作品。

 

张永和作品《吉首美术馆》

但是,作为初学者,建筑空间词汇贫乏,造不出“彩蛋”怎么办?

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什么样的空间尺度能给人带来“温暖舒适的安全感”;什么样的空间可以让人觉得视野开阔;什么样的空间需要弥漫柔和的虚光……什么样的空间序列组合,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

有了一定的空间词汇量,了解如何把空间词汇有序的组合,就可以完成精彩的“空间构成”作品了。

你的眼光越高,对建筑艺术境界的追求就越高。有了对建筑品质的追求,你对“翡翠原石如何雕琢”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没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需要躬身入局,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悟设计的奥妙。








Copyright © 2022 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