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的把握_设计感悟_乡村设计发展研究院

“光”的把握

诗人蒙尔巴特说:“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光是希望和快乐的象征。如果长期生活在没有光的房子里,人的心情和性情也会变的阴暗。叶兆言先生早年住在一套冬季见不到阳光的公寓里,他的工作是写作,每天伏案爬格子,目之所及到处黯淡无光,当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住进一间有阳光的房子里。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把阳光请进房子里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风水先生常提到的“阴阳二气”与阳光有直接的关系。先生说哪里阴气过重,多半是因为那里见不到阳光。连窗户都没有的“黑房间”,见不到光,也不通风,动物住在里面也活不长,何况人?

怎么考虑建筑的采光问题?初学者认为,设计了房间别忘了开窗就行了,以致成了习惯,只要是房间就开窗户,最后却忽略了的开窗的目的是为了与“光”交流。现实中,很多设计师不考虑房间的功能尺度和开窗大小的关系,没有把心思用在这些细节上,导致房间光线不足或者光线太强。这种对待光的态度是粗暴的。建筑师对待“光”应该像呵护自己心仪的恋人,悉心的处理好每一缕阳光,让其在建筑中发挥恰当的作用。

因此考虑光线如何在空间里“舞蹈”在先,考虑如何开窗在后。

贝聿铭先生是用光高手,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利用屋顶天窗采光,高明的是,天窗的内侧又布置了一层百叶,以调节光线的柔和程度。你走进博物馆,感受到的不是刺眼的直射阳光,也不是灰暗低调空间,目之所及,各处清晰可见。没有侧窗,光线依然充足,置身其中舒心愉悦,你会心无旁骛,专心于馆藏珍品。

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最大的魅力不是它宝石般的造型,而是作为采光天窗,为地下空间营造了美丽的意境。

如何采光最合理,很多人会提到《建筑物理》,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确定进光量。但是计算的成果是一串数字,数字不能代替真实感受。初为建筑师应该多到美术馆或博物馆里感受,光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光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赖以生长的原动力。同样,“光”也是建筑的生命,没有光的建筑难以想象,科幻电影里描述地狱的场景,肯定是没有阳光存在的。你作为建筑师,不注意“采光”问题,不小心就会给老百姓造一座“人间地狱”,那不是对人民的犯罪吗?

 






Copyright © 2022 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