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场地设计
初涉建筑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计项目难度不大,空间类型、数量较少,同学们很容易忽略场地设计环节。到了三、四年级,课程训练的题目越来越复杂,涉及空间类型繁多,没有全面且深入的场地分析设计,学生们容易进入迷雾状态,找不到北。
所以,一、二年级,就要重视场地设计!否则,场地分析的深度不够,很难找到最佳设计方向。
场地分析之前,要深度分析设计任务,总结要解决的问题,抓住核心问题,带着问题,解读场所精神。
场地分析阶段,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外部环境(项目周边城市功能布局、用地红线周边交通情况、日照、风向、气候……)内部现状(地形地貌、水文草木),梳理场地的资源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综合以上因素,尝试在场地中勾勒总体布局图,俗称气泡图。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总体布局的形式也不一样,本阶段,要多做几种方案,多维度比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向,然后深入。
做设计,最忌讳的是,一开始只盯着局部,从局部细节着手设计,或者只考虑一种因素或次要因素,作为设计的考量依据,没有全局观,最后一定是目无全牛,陷入苦战。很多人的注册建筑师考试,方案设计总是无法通过,多数情况也是这个原因。
以上道理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就像学游泳,理论背的再熟练,不经过反复尝试和训练,是无法真正获得实际操作能力的。
以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我总结了以下课程设计训练的步骤,供大家参考:
具体每一步的工作内容如下:
一、设计前期分析:
1)分析任务要求:分析任务书的要求,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工作;
2)案例分析:根据任务要求,收集类似案例,分析设计要点,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为本案提供参考资料;
3)现场勘查:到项目现场仔细观察,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完成《场地解读报告》,寻找设计切入点;
4)确定大方向:寻找国内建好的优秀案例,现场调研考察,并总结设计思路,完成《实地案例调研报告》;
5)完成区位分析、城市空间分析、地域文化、经济分析、环境分析、现状分析、设计理念分析。
二、场地分析与设计
1)根据前期分析,初步尝试场地设计;
2)分析建筑功能布局(气泡图);
3)分析场地道路系统;
4)分析建筑广场设计和停车场设计;
5)分析场地景观绿化设计;
6)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和计算;
7)分析场地功能、结构、空间、交通、景观等分析和说明;
8)完成场地分析模型。
三、设计定位分析
1)根据设计前期分析和场地设计,结合设计者对本案的理解和认识,制定项目的设计方向,即确定项目设计思路和风格;
2)分析地域文化与项目定位的关系;
3)分析时代特色与项目定位的关系;
4)分析任务要求与设计思路的契合度;
5)完成设计理念分析、设计定位分析和说明
四、功能体块推敲
1)根据场地设计和设计定位,结合任务指标要求,建立建筑功能体块,并调整推敲比例和尺度;
2)根据调整和推敲的比例和尺度,对场地设计适当调整;
3)制作体块模型,实际感受建筑的体量关系和空间尺度;
4)根据确定的体量关系,修正场地设计。
五、建筑平面深化
1)根据场地设计和功能区块,细化设计各层建筑平面;
2)根据平面布置情况,反复调整优化草模;
3)根据草模的比例尺度,优化调整平面设计;
4)完成各层平面模型,并分析竖向空间的关系,
5)根据确定的平面尺度,确定场地设计,完善总平图。
六、建筑立面深化
1)根据确定的体块模型尺度,构思立面设计,思考建筑细节处理;
2)思考并确定建筑的体量、肌理、材质、色彩的运用和组合;
3)制作模型,推敲立面的材质、肌理和色彩的构成关系。
4)根据造型细节的需要,调整完善平面图和总平面图。
七、设计表达
1)正图设计,考虑整体布图,合理布局方案图纸;
2)细化方案设计,表达空间细节,完善细节分析图;
3)完整表达设计分析过程
4)呈现最终设计成果
5)制作正图模型。
八.专家评审
建议校内导师和设计院执业建筑师组成专家评审团,以“专家评审会”的形式完成学生的成果评审。
九.完善成图
学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完善设计成果。
学习设计,提升设计能力,坚持做到三多一勤:
多看、多思考、多实训、勤写生
多看:理论学习——多看设计理论著作,多看优秀案例。除了书本、网上查阅之外,最好能到项目现场,以三维视角体会设计的奥妙,让精彩的空间词汇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多思考:思考你看到的文字和案例,多思考优秀作品为什么那样设计,设计师考虑了哪些因素,他是怎么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
多实训:一定要亲自动手练习,课程设计也可以。三年级以后,最好跟着老师做一些实际项目,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设计能力。
勤写生:提升美术功底。优秀的设计师一般都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无论是空间尺度还是建筑造型比例的把控,都需要建筑师有一双敏感的眼睛。审美能力越高,设计出的作品也就越美。
让世界变得更美,也是建筑师不能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