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鸿蒙时代的五种修炼_设计感悟_乡村设计发展研究院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视频《死了都要改》,幽默的方式把建筑设计行业的窘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有人说,做建筑设计就像赌博,你投标,如同下注,至于能不能赢,天知道。伺候甲方也不是容易的事,他朝令夕改是家常便饭。因此很多人实在受不了这个行业,早早的改行了。“精明者”继续混迹在这个行业,要么搞搞玄妙的理论,不再去实践;要么到房产公司当甲方代表,从“被虐待”的处境中摇身一变,变成了施虐者。岂不知,这两种精明的选择是变相的放弃“建筑学”。

建筑学不是简单的学问,如果你把它看简单了,只是“简单”的学学,那就是对城市环境不负责任。我们现在能看到许多不堪入目的建筑,丑得惊人,责任在谁?“规划主管部门外行行政的结果?甲方没钱且变态,乱改方案的结果……”但有一个主要原因,你不得不承认——建筑师的修养不足,是导致设计成果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如果你觉得做设计像赌博,没有规律可循,或者抱怨甲方“白痴”,社会环境太差,只能说明你在“建筑学”这个领域里修为太浅。特别是刚毕业的助理建筑师,如果你每天挣扎在修改方案的痛苦生活中,那你不要抱怨,应该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多与甲方沟通,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有一天,你发现做设计不是赌博,你志在必得,在甲方和各专业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说明你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了。但是对“优秀建筑师”的定义,我不敢轻易下,想成为优秀的建筑师,必须把建筑学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一个人武功天下第一,就可以仗剑天涯,成为一代宗师了吗?不一定,如果他心术不正,价值观出问题,很容易变成“大恶人”。希特勒的武功很高,成了恶魔。

一个人专业素质高,并不能说明他在这个领域就是优秀的。

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只靠专业能力,还不够。

实际工作中,建筑师想要有效完成设计项目,要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不能孤陋寡闻;还要与业主充分沟通,不能闭门造车,不善交流;充分了解项目,与业主深入沟通之后,你还要组织团队(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等技术团队)把项目完成,也就是说你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如果你德行不足以载物,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也无法完成项目。

 实践证明,想成为优秀的建筑师,要注意五种素质的修炼,即“修专业、修博闻、修沟通力、修领导力、修德行”。

(一) 修专业

修专业,是建筑师基本功的修炼,这似乎是大学阶段的主要工作。通过课程设计,探索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勤于美术训练,提升审美能力;学习建筑技术,掌握力学、结构、构造、物理等知识,构建理性思维的框架;研究建筑历史的演变,了解建筑思潮的变迁,洞悉建筑发展规律,把握设计的时代脉搏……这些都在修专业的范畴。当然,修专业需要经年累月的修炼,不是朝夕之功可以成就的。

(二) 修博闻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白居易对姑苏的印象。姑苏城水路交错的棋盘格局,最早是伍子胥规划的。两千五百年前,他“相土尝水”造姑苏城,直到现在,苏州老城区的城市肌理还是延续两千五百年前的规划没有变。汽车交通体系没有形成之前,苏州的水系通畅,是古今文人墨客赞颂的“梦里水乡”。唐代韦庄有词为证: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此美好意境,就是对水乡城市的描述。我们只知道伍子胥是博学多闻的政治家,军事家,却不知道他还可以“相土尝水”,通晓天文地术,成为优秀的城市规划师。

历史上,优秀的设计师,几乎都是博学多闻,涉猎多个领域的大家。

书法家文征明,是苏州“拙政园”的设计师。近现代中国的建筑宗师梁思成、杨廷宝、童俊等前辈,无一不学贯中西。西方古典建筑设计师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也是画家、雕塑家。当代建筑师王澍先生,如果不是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可能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入手设计象山校区,更不可能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

建筑学本来就是横跨“自然科学、人文哲学和美术学”的综合性学科,古希腊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已经有过论述。

因此,修博闻,是从事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们一生要不懈坚持的功课。

如何修博闻?没有捷径可走,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还要多思考,善于总结,把所看,所闻,所思,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修沟通力

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建筑设计工作处处需要高效的沟通,与甲方或业主沟通,整理设计任务;与团队同事沟通,可以有效协作,完成设计任务;图纸会审,也是业主、施工方和设计方的沟通,通过三方充分交流,可以把未来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统一解决,同时还可以协调成本控制和设计构造选型的矛盾;通过和使用者的交流,建筑师可以了解设计理想的实现程度。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当孤胆英雄,一个人去拯救世界。彼此沟通,了解各方的思想状态,达成共识,取得相互的信任,走向合作。这一切,需要从沟通开始。

沟通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吗?旁若无人,滔滔不绝的演说自己的思想?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口若悬河的滔滔不绝,而是深入浅出的一语中的。沟通能力,也不是只顾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要学会倾听,找到合作的契机。

沟通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洞察力”。倾听,洞悉沟通对象的真实想法,用尽量准确简洁的的关键词,概括出他的主题思想,然后有效的组织自己的语言,找到彼此合作的切入点和互补因素。

沟通方式,也很关键。没有谁愿意轻易被人否定,尤其对那些已经有些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他的有些主张或看法不合理,怎么办?可以直接否定他吗?或者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做法都很愚蠢,会让甲方觉得你不够尊重他,让他反感。

正确的做法,是先站在他的角度,顺着他们的思路思考,要做到能理解他。你作为一个设计师,本来就是帮助业主解决设计问题的,所以,你应该顺着他的思路,和他一起探讨他的思路有何优势,同时也必然存在哪些劣势,再从更宏观的角度,多方位考虑之后,引导业主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优秀的设计师,不是在和甲方争辩对错,而是能找到更全面,又有价值的论据,支撑甲方做出准确的决定。

然而,有效沟通的前提,首先是态度。仰望、鄙视、不屑一顾、不专注或不感兴趣……这些态度,都不利于有效沟通。

沟通,你是认真的,真诚的,友善的,平等的。总之,你不能把甲方当成施舍设计费的财神爷,也不能把他当成不懂专业的粗陋暴发户,关注点不要超出“事情”之外。只有把事情做好了,相关的其他问题,都会有水到渠成的解决方案。

任何人,都不完美,不苛求完美,就应有包容之心。任何人,都有闪光点,懂得欣赏,就应有敬畏之心。以真诚的心态,与沟通对象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可以开启有效沟通,并最终获得互利合作的成果。






Copyright © 2022 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