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 登录
招生信息 >> 正文
第二课堂简介
日期:2025-03-30 18:41:17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122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邮寄延伸,是对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由“读书工程,竞赛工程、孵化工程、社会实践、职业证书”等五个课程构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合作与实践应用能力,借助系列活动形式实现综合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黄淮第二课堂实施办法》,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围绕“中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我院师范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沟通技能与合作能力显著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以活动育人为载体取得了系列瞩目成就,形成了“思政引领、理论强基、教研互促、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特色。以下为五个课程的介绍:

读书工程:以书为媒润心田,引导师范生积极阅读思政专业书籍并形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在学期中每月至少举行一次读书分享会,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情景剧表演、PPT讲演等,大大训练与提升了师范生的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语言表达与演讲能力,增强了师范生的听说读写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能力。

竞赛工程:我院师范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大赛”“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河南省汉字大赛”“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河南省口述史大赛”“黄淮学院计算机应用技能创新大赛”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借助学科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在团队中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并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孵化工程:我院积极组织师范生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及创新创业类竞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汇创就创’河南省创业设计大赛”“黄淮学院模拟面试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相关活动,学生的沟通技能、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实践:以知为瓦,以行搭桥,我院每年积极组织参与“返家乡”“三下乡”等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师范生的视野,不断增强师范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实践应用技能以及党的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能力,在活动中培育师范生的沟通技能与合作能力。在清明节、国家安全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国家重要节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确山竹沟革命京等红色场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师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职业证书:我院鼓励师范生积极考取各类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不断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中学思政课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骨干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实现“师德、教学、育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撰稿:李珂芹 责任审核:陈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