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阅读推荐书目(2018.2)
日期:2020-07-06 08:07:24  发布人:admin 

致读者

自从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议后,“一带一路”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响应。“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美国基辛格咨询公司副主席罗伯特·霍马茨这样评价说。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将使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新通道;促进参与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以实现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目标。

    在这里,特向读者朋友推荐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一些书籍,意在集中从历史、文化、语言、日常生活等方面,提供阅读选择的便利,供您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一带一路”的背景历史,以及对其思想内涵及重大意义的解读,为您认识并参与“一带一路”提供有益的帮助!                                                                                                   

 

                        馆长:弯红地
                              二零一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1.《一带一路》

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摄制组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行走20万公里,寻访一带一路途中的人物与故事。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指导

30多个国家镜头一一走过

60余位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50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人物的精辟论述

《一带一路》将宏大主题与绵密的叙事风格相融合,用纪录片这一通行的国际语言,为新时期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表达、树立了典范。

——《人民日报》

从《一带一路》中可以看出这几年中国国内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就是具体实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提供平台,开放这个机会给各国参与,从一带一路的布局来看,这个计划既有策略,在执行面上,也确实有步骤及方法。

——《商业周刊》

《一带一路》真实地记录了在这一倡议的指导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这一倡议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美国《外交事务》

公元前240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定义了地球的大小。随着丝绸开始风靡于罗马上流社会,罗马人渐渐知道,华美名贵的丝绸是由一个相距遥远的民族织造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国度称为赛里斯,意思是丝绸之国

我们生活在纸的时代,造纸术正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海洋上的信风是对贸易的召唤。借助信风,人类很早就往来海上进行贸易。信风又被称作贸易风。就像水和空气对于生命一样,贸易也与文明须臾不可离,它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商业活动,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2.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级巨著。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耀眼的舞台。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新浪2016年度十大好书

豆瓣2016年度十大历史书

吴晓波频道2016年度十大好书

21世纪经济报》2016年度十大好书

《华夏时报》2016年度十大好书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3.   《超级版图》

全球版“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未来国家竞争力全景预测。林毅夫、吴建民、凯文·凯利、埃里克·施密特、马克·安德森等鼎力推荐。

基础设施是许多国家增长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超级版图》不仅讲述了基础设施投资与财富增长的重要联系,更是一部有关连接如何促进亚洲及全球稳定与繁荣的重要著作。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康纳告诫全球领导人应该充分利用开放的新技术去建设和推动更有活力、更多元的市场环境。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世界能够创造比单个地区加总更大的智慧。

—— 埃里克·施密特,谷歌董事长

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什么连接是21世纪的军备竞赛,为什么城市和供应链是中枢和血脉。本书为有关全球化未来及地缘政治的讨论提供了重要论据。

——多米尼克·巴顿,麦肯锡全球合伙人

 

4.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林毅夫、汤敏、胡鞍钢、乔良等国内知名的十三位学者和专家共同撰文,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外交、安全等角度,全面解读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5.      《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

选取全球数十家主要智库在过去一两年里针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表的两百多篇评论文章。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课题组,既有北大的学者、教授,也有国研中心、中科院、社科院、人民银行、中联部、现代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既有国际关系、贸易投资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有信息管理、区域经济的知名学者。

 

7.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中的中国逻辑》

一本不可多得的“一带一路”背景参考读物。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从提出到呈现出宏大气象,时间还不到两年,影响遍及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是我所看到的一本系统论述“一带一路”的著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 侯云春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对跨大区域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观察视角,并为学习和理解“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基于地缘经济规律的整合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首席经济学家 李义平

作者长期从事经济新闻评论和研究工作,视角独特敏锐、视野开阔、史论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互鉴,也有丰富的知识性,涉及多个人文学科和多方面发展的话题,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重要著作。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高明光

 

8.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国内首部从国际战略视角对“一带一路”进行权威解读的著作。2015中国好书,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一批学习书目。

一部精心阐释“一带一路”的佳作,一部帮助深刻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必备读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

这是王义桅教授的全新著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主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系统性全面性,三、独特的分析视角与独到见解。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愿意推荐给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同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周边外交、地区合作、全球发展等机遇做了精辟论述,对与机遇并存的地缘、安全、经济、道德、法律等风险做了辩证解读。从宏观视角、理论层面对人们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疑问和误解做了解释和纠正,具有专业性。这是一部高屋建瓴、精练畅达的理论佳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7月“中国好书”推荐理由

 

9.   《读懂“一带一路”》

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必备之作。

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著,国家智囊机构的研究员领衔主笔。

从历史、地缘、经济、外交等不同视角出发,全面解读新丝路战略机遇,系统展望“一带一路”未来图景。

在新丝路经济带上,谁将扮演当代的“张骞”?

“一带一路”的突破口在哪里?

“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错误观念又是哪些?

 

10.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

中国著名学者、经济学家、社科院、国务院研究中心、商务部等专业人士集体创作。

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从战略格局、亚投行、金融崛起、大国外交、产业趋势等角度切入,深入讲解中国在不断变换的世界形势中的战略选择与应对;从当前政府工作入手,逐步分析“一带一路”的制定思路、核心内涵、实现方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最终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全书以先宏观,后具体措施的原则对“一带一路”进行总分式解读,兼具官方与大众双重视角,内容,观点严密,措施精准且落地性强,对各地如何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11.   《流量经济新论》

流量经济理论定义是本书作者2000年初独创的。

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启示,作者在本书中将其原提出的流量经济理论与实践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原有的流量经济要素及要素内涵也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八个流量经济要素”和“强流动”“弱流动”两个分类定义。

 

12.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

讲好中国故事,颠覆对中国历史的认知,解析中华帝国的治乱得失,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之灵魂。

书中首先勾勒出了陆权与海权文明发展与较量的轮廓,并从地理、经济、政治等细节问题入手,解读了以海陆二权的此消彼长为线索的东西方历史进程。

随后便展开帝国画卷:从三大“圣君”到雄猜之主,从门阀政治到科举革命,从边疆烽火到腹地平乱,从贫富分化到反腐风暴……

这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梳理,颠覆了很多人们对历史的评断,对于时下复兴阶段的中国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13.   《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

从文化经济学视角,解读丝路愿景与行动路线图。中国城市和企业“一带一路”建设行动纲领。

 

14.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从大历史、大未来理解一带一路的逻辑,堪称“21世纪新全球化宣言。林毅夫、胡鞍钢、李稻葵倾情推荐。

本书是王义桅教授继“2015年中国好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后又一力作,从历史、经济、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一带一路的逻辑,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维,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王义桅教授是中国学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呐喊者,他的新作《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纵论四海,上下千年,读来畅快淋漓,特别值得关心中国发展大势的社会各界仔细研读。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

共赢主义的完美阐释,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15.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标志着一带一路以推介为主的研究,进入以战略研究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本书作者之一刘卫东参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2016817日)并作为唯一专家代表发言。

本书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构建了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提出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倡议,将开启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另一方面从跨境运输通道、中欧班列组织方案、境外产业聚集合作区、中国对外开放平台及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人文合作等方面研究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实践问题。另外,本书还包括了八个国家的国别概况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国家有关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也有助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16.   《数说一带一路

大数据揭秘一带一路,欧阳夏丹带你寻访沿线国家。用准确的数据、真实可感的故事,为你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将为世界带来些什么?

一带一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本书用真实的数据、切身的体验,从新闻记者的视角告诉你一个可触可感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彼此需要,在生生不息的相连中,货物、人员、能量、食物、产品、文化甚至货币都在不停地奔跑,在位移和交换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17.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

汇聚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的思想精华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一带一路,有理论、有实践,有观点、有案例,有思考、有启发、有思路,才有丝路。全面呈现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的2015年的思想精华。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需要理论与学理支撑,更需要实践落地。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专家、政府、企业、媒体,四大主体缺一不可。为促进四大主体有效对接、资源整合,上百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从业者等各界精英组建了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首届论坛于201588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是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初步开创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与实践对接平台。本书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精选本年度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报告、研究文章等21篇。

 

18.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

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官方发布,权威解读。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综合性评价指数分析报告,共3篇,其中:《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一带一路国别融合度大数据评价报告2016》《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大数据评价报告201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各省市进行综合排名,为国内首发。

下篇为重点专题报告,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重点国别进行分析。全书以数据说话,特别引入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技术,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前瞻性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

一册在手能够满足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语言国情的了解。

分别介绍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国除外)的语言国情,包括各国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语言历史、语言与民族或社会关系等,目的是为对外交流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的相关国家的语言国情咨询服务。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明便携、信息全面。

    

20.   "一带一路"年度报告行者智见(2017) 

本书依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由论坛专家撰稿,全书分为四部分,共25篇文章。北京大学翟昆撰写“一带一路”年度总报告;其他四部分如下:【政府与政策】包括7篇文章,包括南京市政府外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京实践、李芝兰等的《“一带一路”:香港专业服务的软实力作用》、贾宇等《“一带一路”倡议安全研究——以反恐怖主义为视角》等;【企业与经济】7篇,包括:孙子宇《中交“笑脸模式”: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的理论思考》、许维鸿《“一带一路”倡议是宏观经济新常态*佳再开放路径》等。【人文与媒体】9篇,包括:陈平《“一带一路”的文化遗产再利用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谢戎彬《媒体要敢于亮剑维护“一带一路”》等。【附录】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课题组《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10种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的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

板块

国家

东亚

中国

中亚5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蒙饿

蒙古、俄罗斯

东南亚11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

南亚8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中东欧19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

西亚、中东19

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也门、约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埃及

 

   

21.   《中世纪西非诸帝国》

《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是“历史上的帝国”丛书(共12册)之一,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中世纪西非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本书描述了在西非诞生的三个伟大的中世纪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书中探讨了食盐和其他自然资源在西非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也阐明了口述历史对于现代人理解当时社会的意义。 

 

22.   《古代波斯诸帝国》

《古代波斯诸帝国》是历史上的帝国丛书(共12册)之一,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古代波斯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本书讲述了由不同的波斯民族建立的三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帕提亚人的波斯帝国和萨珊人的波斯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生活。书中展示了波斯人在建筑和艺术上的天分,也探讨了世界上第一个一神崇拜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理念对后来发展起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

 

23.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

本书是历史上的帝国丛书(共12册)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其中对汉穆拉比法典、苏美尔帝国、巴比伦文化、苏美尔文化和亚述文化这些在古文明史上辉煌足迹的文明有系统、简洁明了的介绍。 

本书简明并系统地讲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包括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这一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文明的起源和历史。两千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建起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灌溉系统和用以挡住洪水、保护良田的大坝;由此使得自己生活居有定所,继而建立了城市、城邦、庙宇,并有了统治阶层;城邦之内诞生了人类的第一部立法文件——巴比伦法。城邦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繁荣起来。他们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书写体系,逐渐发展起来成了各种交流和传播的工具,并且向西亚以及其他领地拓展开去,记录下那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内容。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24.   《古代蒙古城市》

《古代蒙古城市》对20世纪60年代以前所进行的古代蒙古城市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本书第一部分研究了两座产生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城市。其中一座是西勒西勒城,它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封地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另一座古代蒙古城市——德尧-杰列克,它是1207年之后即蒙古人征服叶尼塞河流域之后,作为当地的军事行政中心建造起来的。古代蒙古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史可以在本书中通过研究哈拉和林的时代较晚的文化层和发掘威廉·德·鲁布鲁克所描述的著名的窝阔台大汗宫殿而得到。本书第三部分叙述的是古代蒙古城市的晚期历史。这部分介绍了苏联科学院蒙古考古队在19571958年两次考察康堆村附近的古代蒙古城市居民点中心的14世纪宫廷花园的情况。对这些遗存进行研究所得的结论,可以说明蒙古帝国境内的水利建设工艺和建筑工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蒙古帝国晚期的建筑可以清楚地证明,在建筑技术特点、建筑物设计以及雕刻装饰等方面,当时的工匠既运用了传统建筑学的原则,同时又创造了很多新的形式。

25.   《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通史(套装上下册)》以其洋洋洒洒达700页之多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工程,这对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部通史的主要内容结构中,包括了讲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现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早期的哈里发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伊斯兰教势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的过程:他们穿过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再北上至西部法兰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达拜占廷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向东则进入中国的西部地区。通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公元661-750年)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这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二者曾分别定都于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后者直到被蒙古的旭烈兀所率领的铁骑攻陷后而遭到毁坏。通史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作的巨大贡献。统一的阿拉伯帝国被割据势力搞得四分五裂,继之而来的就是分别在埃及、西班牙和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阿拉伯小王朝;非阿拉伯的穆斯林人物渗透到阿拉伯都市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中,他们当中有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麦木鲁克人,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阿拉伯历史的支离破碎。

26.   《中东国家通史》

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中东各国通史。它是一套包括13卷本的地区国别史,每卷由一个国家或国家群所组成。全书各卷依次为:《阿富汗卷》《沙特阿拉伯卷》《以色列卷》《巴勒斯坦卷》《伊朗卷》《土耳其卷》《伊拉克卷》《叙利亚和黎巴嫩卷》《埃及卷》《也门卷》《约旦卷》《塞浦路斯卷》《海湾五国卷》

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双向考察与反思,从现实出发,追溯历史,再从历史高度审视现实,从而达到关照现实反思历史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卷关注世界及中东的宏观背景,并用中观视角,对各国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学术、艺术、科技、地缘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各卷入史的众多事实和历史细节,都在参阅国内外大量图书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慎密的推敲与考证,融汇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因此,史实准确,立论中肯,结论客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东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堪称目前国内中东国家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27.   《伊拉克史》

本书概括性的向读者描述了自阿拉伯人征服巴格达后直至今日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的一千余年的历史 。了解一个被阶级、宗教、民族等多种不同文化要素所共同塑造的真实的伊拉克。

 

28.   《印度尼西亚史》

从人口、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简要讲述了从公元前5000年到21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历史。

 

29.   《东南亚史》

15世纪末开始,东南亚各国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从此,处在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之下长达三四西年。二战后,东南亚各国通过争取独立的斗争,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并逐步向民主化迈进。上个世纪60年代,东南亚多国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现已包括东南亚所有的10个国家。东盟已成为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它在国际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东南亚现代史方面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

 

30.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套装全2)》包括《(第一卷)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二卷)扩张与危机》、笔者对主题与资料试图采用的无所不读、无所不包的研究方法并不新颖。殖民主义历史、东方学和民族学对东南亚的研究支离破碎、令人遗憾;但在此前,马斯登(Marsden)、圣杰尔马诺(Sangermano)、莱佛士(Raffles)、克劳福德(Crawfurd)与帕里果瓦(Pallegoix),甚至诸如加尔沃(Galvao)、拉·卢贝尔(La Loubere)和瓦伦坦泰因(Valentijn)等先驱学者,即已通过利用文学、语言、游记、贸易统计,尤其是他们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记述了各自研究主题生活的方方面面。

 

 

波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列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

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首先要实现语言互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

15种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书。

 

31.《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历时36年坚守被遗忘的国家任务,以10万余张卡片的积累,成就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32.《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9版)

经典辞书最新版全英文体验。

 

33.《汉俄国际经贸词典》

 首次推出的汉俄经贸类词典,历时数十年广泛收集俄语原文出版物和相关资料。覆盖当代国际经济金融、电子贸易、运输保险和企业管理等诸多范畴。

 

34.《阿汉工商管理与经济贸易词典》

本词典共收词6000余条,内容涵盖管理、信息、市场、科技、经济、金融和财会及贸易投资各个方面。

适合高等院校阿语专业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平时学习和参考,对各部委、各企业公司阿语翻译和从事对中东和北非地区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和投资的业务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相关情况,参加高级别谈判和深度交谈,规范笔译和书写文件及相关函电有极重要的指导帮助作用。

 

35.《汉语印地语分类词典》

本词典是汉外分类词典,收词约32000 条,涉及住房租赁、休闲活动、文化艺术、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金融证券、市场营销等五大门类44 个主题。

 

36.   《汉语僧伽罗语分类词典》

本词典是汉外分类词典,收词约24000条,汉语条目按照所属范畴分类编排,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法律、工业、经济贸易、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家居生活、体育娱乐、餐饮旅游等等,词目加注汉语拼音,书后附汉语词条索引。

 

37.   《汉语印度尼西亚语分类词典》

本词典是汉外分类词典,收词约32000条,汉语条目按照所属范畴分类编排,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法律、工业、经济贸易、交通邮电、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家居生活、体育娱乐、餐饮旅游等等,词目加注汉语拼音,书后附汉语词条索引。

 

38.   《汉语克罗地亚语分类词典》

本词典是汉外分类词典,收词约30000 条,涉及住房租赁、休闲活动、文化艺术、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金融证券、市场营销等五大门类44 个主题。词汇按所属范畴排列,内容以日常生活为线索,以大量新词为特色。

 

39.   《汉语菲律宾语分类词典》

本词典是汉外分类词典,收词约27000余条,涉及住房租赁、休闲活动、文化艺术、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金融证券、市场营销等五大门类44 个主题。词汇按所属范畴排列,内容以日常生活为线索,以大量新词为特色。

 

40.   《新阿拉伯语汉语大词典》

本词典共收词八万余,其中标题词目六万余。吸收阿拉伯国家目前常用的几本词典的精华,及尚未收入国外词典而又在生活中应用的新词或新义(包括某些国家的一些方言)。

 

41.   《精选汉语波斯语词典》

词典大家编织的联通古丝绸之路的语言纽带。收录汉语单字字头4千余个,多字条目2万余条,除基础词汇外,收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常用词。

 

42.   《泰汉词典》

共收本词、派生词、复合词等60000余条,连同列入词条中作为例证的习语、词化短语共约100000条。本词典以编入反映泰国社会、生活的词语为主,同时也注意收集一些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常用词语。

 

43.   《汉语图解词典(格鲁吉亚语版》

系国家汉办项目,是商务印书馆倾力打造的一本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用的工具书。根据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划分主题,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44.   《汉语拉脱维亚语大词典》

第一部记录当前中国语言发展变化的汉拉双语词典。

 

延伸阅读:《精选汉拉拉汉词典》

著名汉学家、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贝德高向李克强总理赠送的礼物。

 

45.   《外语自游学系列》

特色鲜明,图文并茂,以零起点为特色,以旅游为主线,以口语为主;语言鲜活,文化知识巧妙穿插其中;开本设计小巧,方便携带。

 

 

中国古代在丝瓷之路上对外交流的传奇故事。丝绸之路上不只有丝绸,不只有瓷器,还有更多你可能不曾了解的有趣故事和传奇。

28本关于丝瓷之路的书。

46.   《长安与罗马——公元前后三世纪欧亚大陆东西帝国的双城记》 

本书主要讲,长安和罗马,两个帝国权力之巅的城市。长安,追求着重威,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罗马,则追求的是永恒,而它也做到了永恒。世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罗马两千七百多年来来一直在同一个地方。长安、罗马与及其之后的城市模式也都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将这两座城进行对比,将有助于了解秦汉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特殊性。

 

47.   《异域和亲悲喜录》 

汉唐千年美人计 公主域外多离魂

美人计与女人心:和亲里的悲欢离合

婚姻与政治:概览女性在汉唐千年的影响

从由汉至唐的千年间的和亲故事,细数女性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讲述历史真相,剖析和亲策略的利弊得失,描述女性和亲中的悲欢离合,涉猎中外文化、经济、政治等轶闻故事。

 

48.   《丝路烽烟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较量》

本书讲诉匈奴崛起于北方草原,并迅速扩张。他们的势力进入河西走廊、西域和中亚。当汉朝建立时,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被匈奴人所控制。汉朝要克服这一障碍,不得不与匈奴展开外交及军事斗争。为了保证西域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对匈奴以及依附匈奴的国家和地方势力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最终,匈奴战败,作为一个民族而消亡。

 

49.   《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

唐代在整个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史上有着难以逾越的地位,对整个东亚史、世界史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讲诉了隋唐帝国东征朝鲜半岛,整合东亚势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在政治、军事、文化、佛教等多方面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由此延伸出唐代在整个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史上的难以逾越的地位,以及对整个东亚史、世界史的巨大作用。

 

50.   《怛逻斯之战——唐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 

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著名的怛逻斯之战爆发。由于地缘上的原因,中亚各个小国,也被卷进了这一场两大王朝的对决之中。怛逻斯之战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几万唐军死伤殆尽,盛世唐朝也在之后的安史之乱中受到了重创,慢慢走出了昔日辉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逐渐被阿拉伯帝国控制。但怛逻斯之战的发生,却使中国的造纸术传遍了世界,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书用严谨的史学考证,再现了怛逻斯战役前中亚道路上各国的发展及战争后各种文明在此交流的历史,描述了这场最容易被岁月忽视却又影响了世界的战争。

51.   《横扫千军如卷席:女真灭辽的故事》

 本书对女真人迅速崛起并在完颜阿骨打率领下起兵反辽和灭辽过程中著名的战役、与辽朝使节往来、与宋朝的联合纠葛等历史事实进行如实描述,再现女真人叱咤风云、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历史画面,为人们揭开女真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秘面纱,从一个侧面留下辽、宋、金三国兴衰的深层思考。

女真人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黑龙江一带,势力弱小。 在契丹兴起并开始东征西讨之时,被契丹征服,编为契丹管辖下的属 部和属国。12 世纪初,女真人在辽朝统治的东北边缘地区神秘崛起, 并在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掀起了英勇的反辽斗争,仅用十 余年的时间,就如风卷残云一般,灭亡了强大一时的辽王朝,谱写了一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赞歌。随即,女真人又令西夏和高丽 俯首称臣,继而出兵灭亡了被人们视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北宋政权, 并一度迫使南宋称臣纳贡,一时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俨然成了当时 东亚和东北亚各国的霸主。

 

52.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

1222年,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强国花剌子模的前夕,他派密使前往山东,邀邱处机前来与自己见面。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刚刚拒绝了金朝、南宋皇帝多次邀请的邱处机,接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马上启程,不顾自己已经73 岁的高龄,率十八弟子赶往万里之外的中亚去见成吉思汗,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在中亚兴都库什山脚下成吉思汗的大营中,邱处机与成吉思汗第一次见面。此后他们一共进行了三次谈话,每次谈话成吉思汗都将身边的人全部遣出帐外,就连一路陪同丘处机师徒从山东来到中亚的刘仲禄也不例外。密谈后,成吉思汗甚至还专门下令:有关内容作为最高机密,绝不许外传!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究竟谈些什么,能使这位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如此重视?随丘处机远赴中亚的弟子李志常,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契丹族官员耶律楚材,从各自的角度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他们的记载留传下来,使我们可以揭开这一秘密。

 

53.   《宋元泉州与印度洋文明》

 本书主要以宋元之际的泉州与印度洋贸易的关系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社会风情与文化习俗的互相影响。泉州与印度洋文明的关系可谓交织甚密、难分彼此——一言以蔽之,泉州是了解印度洋世界的一面窗户,印度洋文明则是认识泉州的一面镜子。

 

54.   《震惊世界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实现环球航行的人也不是麦哲伦!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了世人关注,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的研究重新成为热点。郑和船队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最远到达了波斯湾、红海以及东非的土地,沿途访问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还是为了怀柔远人化解海外矛盾?是为了探索拓展明王朝的海外贸易,还是为了追寻传说中一直流亡在外的建文帝?郑和船队去过哪些地方?又留下和带走了什么?无论如何,郑和六百年前的这个壮举,极大开拓了中国人的海上视野。这一段六百年前的壮举,牵动着世人对中国历史的执着探索。

 

55.   《西出阳关——历代亲历西域诗人剪影》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亲历西域的诗人们的故事,他们前往西域的原因,路途见闻,诗歌作品。由于西行的风物、环境等原因,这些诗作风格质朴,具有一种穿越时空、震撼历史的力量。

 

56.   《尼罗河的赠礼》 

本书在古埃及文明的各个层面上分别取景,选择代表性的传奇人物故事,例如古埃及文明的生死观,古埃及人的日常娱乐生活,金字塔的王家工程队与统筹规划,等等。本书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埃及,感受到自我的渺小与精神的奥秘,体会到人对和谐与永恒的向往。

 

57.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中亚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3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饱受战争蹂躏。花剌子模时代,撒马尔罕是帝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但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陷,遭受灭顶之灾。直到帖木儿大帝时期,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最精巧的工匠集中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以至于被欧洲人赞喻为“东方古老的罗马”。
  这座传奇的城市,值得阅读,值得观光,值得梦想。

 

58.   《幽冥里的华丽——高句丽壁画服饰的识读、剖析与演绎》 

绚丽的服饰如一面镜子,折射到久远的过去,述说着“七世繁华烟雨中,霓裳无奈叶飘零”的故事。那些深埋地下百年、甚至千年的遗物,总会随着一次次发掘、一遍遍研究而被重新拼凑回历史。正如那些被绘在高句丽古代墓壁壁画上的服饰,给了我们重新回顾高句丽人华丽衣着的机会。一件件死物在作者的笔下似又重新鲜活起来:一个个刚精心打扮过的高句丽人悄然来到你面前,他们髻式妖娆、饰妆如画,他们冠冕威仪、巾帽堂堂,他们肥裤结锦、裙襦加襈,他们足衣钉革、杂饰金银……

本书为高句丽壁画所见服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壁画图像、出土遗物与文献记载三者紧密结合,探寻高句丽壁画服饰的整体风格与面貌。

 

59.   《上帝之鞭》 

公元4-5世纪之间,由于亚欧大草原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匈人横扫罗马世界之谜始终令人不解。来自东方的强大游牧民族粉碎了欧洲草原上的抵抗势力,首先将欧洲诸游牧族群,继而将哥特人等日耳曼族群,裹挟入西进的民族洪流之中,罗马帝国与整个欧洲文明世界在长达两个世纪中承受这场民族大迁徙的灾难性后果。但随着匈人首领阿提拉的去世,匈人逐步瓦解,暴风雨般的迁徙运动也消散了,但其对历史、文化、社会、族群的广泛影响在后世仍强烈体现出来。 

 

60.   《草原狼纛突厥汗国的历史与文化》 

突厥是古代欧亚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为雄跨欧亚草原的霸主,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在欧亚草原广阔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突厥民族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及其与周边各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古代欧亚历史的深刻影响。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学、语言学成果,从多个侧面展现突厥民族复杂多元的文化面貌。

61.   《波斯和中国:帖木儿及其后》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伴随着乾隆对中亚的征服,来自土耳其、印度和波斯的器物、人员与艺术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痕都斯坦玉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宫廷造办处及苏州专诸巷的玉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今天,北京和台北两处的故宫博物馆拥有着世界上最集中也最丰富的伊斯兰玉器收藏,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藏品中最精美者,当属来自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玉器,不仅意态生动,巧夺天工,而且也是鼎盛时期的清代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互动的见证。来自丝路另一端的伊斯兰玉器,如何倾倒爱玉之国,就是本书想要讲述的一个故事。 

 

62.   《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本书讲诉奥斯曼帝国把众多的民族纳入一个统治体系中,长期共存,使众多文明相互融合,避免了游牧帝国乍兴忽衰的短寿宿命。本书主要线索是:是什么原因使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夹击中长存了600年?位于文明十字路口的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广泛吸收东西方的文明成果,结合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奥斯曼文明的?作者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也对中华文明的复兴有一定借鉴作用。

63.   《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 

1715年,沙皇宫廷正在为彼得大帝新诞生的王子举行庆典,乌拉尔地区矿主向彼得大帝呈上了一份独特的贺礼。这是一批装饰着雪豹、鹿、狮等动物纹的金器,它们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因此,欧亚草原上掀起探险热潮,沉睡千年的游牧王者的坟冢被渐渐打开。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展示着草原霸主昔日的辉煌。古典史家笔下神秘尚武的斯基泰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竟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64.   "胡人"与文明交流纵横谈》 

以古代(主要为汉唐时期)来自域外的胡人,以及传入中土的各色事物为线索而展开叙述,选取具有传奇色彩和故事性,并且对中土之文化、经济、社会、生活颇有影响的实例,敷衍铺陈,图文并茂地予以介绍,以令读者正确和深刻地了解古代欧亚大陆上其他地区、居民与中土频繁而全面的文明交流。

 

65.   《欧亚大陆上的城市——一部生命史》 

本书的目的是基于近年出版的西方城市史著作和笔者对中国城市史多年的研究,以中西比较的视角,勾勒出中西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城市中重要建筑的功能以及发展历程。 

 

66.   《原始思维化石呼图壁生殖崇拜岩刻 》 

在古代人类不能洞悉、也无能力控制子嗣繁衍时,追求强大生殖能力的生殖崇拜,曾是普遍信仰。植根在这一信仰土壤上,通过各种手段寻求非人间力量的佑助,实现孕育子孙的愿望,就出现了相关的巫术行为。新疆呼图壁天山深处康家石门子岩壁上,保留至今的一区大型岩刻画,生动展现了当年新疆原始居民的这一朴素愿望及巫术实践。这是作者发现、曾报导过并引发世界关注的一处考古遗存。岩刻高悬峭壁,画面距地表最高达14米,画面面积120平方米,画面人物高者过于真人,小者只20厘米上下。这是分析、认识去今三千年前后古代先民原始思维、原始艺术、原始巫术、原始舞蹈的珍贵刻石,极富思想文化价值,也可约略窥见岩刻主人与周邻地区古代民族文化的关联

 

67.   《骑马生活的历史图景》

本书讲诉的是马的故事,一部马的进化与驯化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前进的历史。人类历史画卷上各种与马相关的器具欣赏、文化典藏、驯化考古、艺术作品的趣谈,由作者拈来,他把目光投向深邃的东西方人类生活长河,挖掘这部以马为主角的伟大的历史。

 

68. 《彩陶与青铜的对话》 

本书是一部围绕“彩陶”与“青铜”这两类特殊器物,探索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进程的著作。彩陶之路,贯穿东亚腹地,史前黄河流域史前文化因素波浪式西进,不断融入沿线地方文化。 青铜之路进入中亚东部,揭开了史前中国西部异彩灿烂历史的一页,青铜之路继续东进,抵中原早期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早期中国因而获了更多的与外部技术、制度与精神层面广泛接触的机会。

 

69.《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瓷器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文明的徽章本书讲述中国陶瓷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内容有:瓷器的辉煌诞生,早期瓷器发祥地,白瓷和青瓷,宋瓷八大窑系,元瓷输出与域外传播, 明代瓷业的发展,清代外销瓷的发现与收藏。

 

70.《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本书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71.《金钥匙漂流记——古代中西交通猜想》 

本书是卢向前就古代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些主题进行故事性讲诉的学术普及作品,属于丝瓷之路博览丛书的一本。主要内容如下:有关城门钥匙即城市控制问题中西文化在制度层面上对话碰撞的有趣猜想;有关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自中亚到吐鲁番再流传至中原的有趣猜想;有关波斯罗马金银币与中原铜币在吐鲁番行用的历史考察;有关胡化婚姻即带有相当原始性状态的婚姻形式在敦煌的表现;有关另类和亲与突厥——和亲多为中原公主出嫁于少数民族,反向的流动则可称为另类和亲,考察它的产生、发展及其与民族性的关系。

 

72.《映像与幻想:古代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

 本书突出了对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从语源、历史地理、文献学等角度的介绍。彼此缺乏直接交往的东西方古文明之间,对对方的记载更多的是绮丽的幻想。从幻想——西方文献之镜——中中国形象的历史里,可以看到的不只是对方的映像,也是西方世界自己的形象。

 

73.《俄罗斯汉学的太阳——··比丘林》

他身披教服,手抚圣经,本是一出世之人,却入世太深,人生道路越来越背离他本该信仰的上帝,独自走向教俗之间的学术道路。道路虽崎岖,但他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收获了自己丰富的人生,亦为俄国的汉学研究树立了一座丰碑。他是俄罗斯汉学的旗帜,一轮不落的太阳。

 

74.《海妖之歌——横跨欧亚的奇幻之旅》 

本书集中讲述神话、故事和动植物艺术形象在欧亚各文明之间的流传,其中既包括孙悟空、灰姑娘、海妖传说等,也包括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10种关于研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城市历史与现状的书。

 

75.《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目的是以地区史研究为依托,或者说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目的。

 

76.《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史地丛考——以唐代文献为研究中心》

本书以四篇唐代文献为中心,兼及唐代其他相关记载,围绕“唐朝与中亚”这个重大课题,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中亚诸城的方位和道里,78世纪中亚诸胡的政治发展,中亚诸胡与唐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中亚诸胡、唐朝和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唐朝在中亚支持诸胡抗击大食斗争中的作用,唐人对中亚诸胡的了解程度,汉籍记述的可信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中亚考古资料与唐代文献记载相参对,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辨析。

 

77.《榆林窟第25窟:敦煌图像中的唐蕃关系》

本书是对近年来学术热点话题即敦煌石窟“原创性”洞窟个案专题研究的一次尝试,选择敦煌石窟艺术代表洞窟榆林窟第25窟为研究对象。第25窟是吐蕃统治时期的代表窟,其壁画反映出来的浓厚的汉藏艺术融合的特点,是独特历史背景下佛教石窟营建过程中对汉藏民族艺术互动、文化融合的体现。通过对第25窟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吐蕃人与瓜州本地的唐人在处理唐蕃关系、藏汉关系时的成功事例,可为今天处理汉藏关系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78.《中国南洋交通史》

《中国南洋交通史》以考证见长,冯承钧在撰写该书之前,曾长期从事南海地名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查阅了各种相关正史志略笔记游记等,并着手翻译了海外汉学家有关西域南海的著述,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娴熟掌握和驾驭,以及严肃认真的考订分析,作者得以在中国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南洋交通史》是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篇以事件为主,按时间顺序分十个专题,叙述了汉代明代南洋的交通情况;下编以地区为主,按从东到西顺序分七个专题叙述。 

 

79.《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

著名法学家杨鸿烈研究东亚各国法制史之后,深知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尤有进者,中国与东亚诸国不仅有文化之关系,既今日朝鲜、安南、琉球、日本以至暹罗诸国,其人民血管中盖搀入不少中国民族之血液,著者因痛感东亚原属一家,彼此应互相担携,共图进步,以维持我东亚久远之声光于弗坠。著者最后征引诸家学说阐述中国法律有其历劫不磨之真价值存在,希望我东亚法家均能回顾数千年来我祖宗心血造指之宝贵财产,不惟不至纷失,且更进一步力采欧、美之所长,斟酌损益,以创造斩新宏伟之东洋法系,是则著者区区之微意也。

 

80.《微观西安》(汉英版) 

《微观西安》通过约500条短小精悍的微博200余张精彩图片,展示西安当地的饮食、交通、方言、文学、人情等方方面面。每条微博都有一个亮点,从西安人的生活细节着眼,见微知著,为读者构建起一个细腻、温情,又别具特色的西安印象。

该书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将博大厚重的历史宝藏与生机勃勃的时尚文化结合起来,鲜活地反映西安从古至今多民族聚居、互信融合、和谐发展的特色地方文化。

 

81.《微观新疆》(汉英版)

   作为中国出版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出版项目,《微观新疆》由商务印书馆策划,多位新疆作家和研究者创作完成,以“微博体”的新媒体写作形式书写,用纯正地道的英语讲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新疆。全书收录500余条微博和200余幅摄影作品,从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城乡、兵团、传说、珍宝、艺术、语言、饮食、服饰等角度展开,以鲜活的细节表现丰富的见闻与故事,记录和发掘当代新疆全景以及新疆人的精神风貌。

 

82.《微观杭州》(汉英版)

本书以420余条微博文字、190余幅图片从不同侧面讲述杭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全书从都市·乐活、轶史·钩沉、地域· 物产、西湖·印象、互联·创新、古城·寻踪、舌尖·记忆、吴越·包融、佛国·诗话和时尚·潮涌十个板块展开。每条内容都用简短而精美的文字展现,或书写杭 州的特色主题,或讲述杭州的人情故事,或描摹杭州的美丽风物,图文结合、汉英对照地讲述一个细腻、真实、不断变化的杭州,在展示其精致、和谐、大气和开放 的国际都市特质的同时,挖掘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和丰富的人文生活情怀。

 

83.《微观西藏》(汉英版)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最佳阅读体验,用最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中最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超越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站在西藏热潮流前沿,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真实的西藏。

 

84.《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1877年,德国地质学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及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中国山川、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探查。

本书更多地记录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七次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是一本生动的旅行日记。其内容丰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对中国山脉、地质结构、气候、人口、经济、文化以及殖民情况的介绍;语言通俗,为读者了解当时中国的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李希霍芬在日记中对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产、人们生活状况、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影响、罂粟的种植情况等作出了细致精确的描述。将该书翻译成中文,首先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提供了依据,其次为地理地质学界对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更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核发:0 点击数:157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