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黄淮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日期:2012-06-19 18:31:12  发布人:继续教育学院  浏览量:125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掌握相关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政府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黄淮学院2012年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的领域有: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12大领域,138个方向。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97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87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2、报考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3、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报名时间、地点及办法

1、报名时间:625-12月31

2、报名地点:黄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黄淮学院图书馆南楼202房间);

3、报名办法:本人持二代身份证报名。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第一阶段(笔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全国联考,其试卷由四部分组成: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外国语运用能力,每部分100分,满分400分,考试时间3小时,每部分45分钟。

“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二阶段(面试):由考生本人持符合我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的“GCT”成绩,参加两校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笔试)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

2、考试时间

第一阶段全国联考时间:20121028日上午8:30-11:30

第二阶段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四、录取工作

根据生源及考试情况,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录取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未达到录取标准者,可以随班进修课程,允许在课程进修期间再次参加相应入学考试,考试合格者,可继续按工程硕士培养。

五、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采取非全日制(不脱产)的培养方式,主要利用节假日或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学习。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5年内申请学位,逾期不再受理)。

3、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学位论文答辩通过且符合学位申请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六、收费标准

学费标准:2.4万元(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费),可按学年分两次交清。教材费按实收取。

七、联系人

   黄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韩老师:0396-286901015236957050

    王老师:0396-286901018339676325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蜀山峻秀,涪水含章。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校址为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西南科技大学溯源于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四川江津窑业技术学校与四川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历经风雨、几经搬迁,学校发展成为: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9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7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13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2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00余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7人,有一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与“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校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学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36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外及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国际化开放办学渠道日益广泛。近年来,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学校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开发、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与优势,并设有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60多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等奖励350多项。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校近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7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育了近十万英才,大部分已成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机械等行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学校被誉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等行业工程师的摇篮。

     中央等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93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率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早日将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科技大学学院简介:

 

1.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学院之一。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2个省级重点学科,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为国防重点专业。

学院拥有包括林祥棣院士、李幼平院士等在内的一批由10位教授、23位副教授、16位博士,共130余位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并拥有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九洲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联合办学董事单位的40余位正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兼职教学科研队伍。其中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在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支撑下,学院在运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信号传输与控制、光信息传输与控制、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已经建立起包括控制理论与仿真研究室、MEMS技术研究室、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室等在内的学科重点实验室。

学院近三年来,获得国家863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防科工基础研究项目1项,横向科研经费350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授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科技专著4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94篇。

经过三十年的办学历程,信息工程学院成为绵阳科技城信息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为我国西部教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 “四川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二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技术学硕士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有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是“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工11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2人,研究生导师29人,国家建材局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23人。拥有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董事单位聘请的20多名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教师中有64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学院是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以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为抓手,发挥优势,凝练特色,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服务能力已经拓展到面向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队、政府、区域经济建设的众多行业。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0余篇,专著3部,软件著作权14项;承担或完成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纵横向课题经费9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

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九州集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开展科学研究,积累了一批成果。学院已逐渐形成服务西部企事业单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研发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1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8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4.6%,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良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49%,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8%。学院外聘教授100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973预研项目、以及国务院其它部门项目等37项,立项项目经费累计近1亿元。发表学术论文425篇,其中SCIEI收录20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4项,授权4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1项,各级成果鉴定16项。

学院十分注重学术交流,已和国内外的大学、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在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在学科建设、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4.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现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两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七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和矿业工程四个领域专业学位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环境工程自控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其开发利用、非煤矿山安全技术三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生培养实训基地和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公共平台,拥有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非金属矿研究所,环星科技研究所,绵阳安全技术研究院,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并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学分中心等科研实验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共165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5人,博士50人,博士生导师4人,有省学术带头人2人及后备人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部优专家4人,省优专家4人。同时还聘请董事单位教授17人(其中院士1人),聘请非董事单位教授13人(其中院士1人),聘请长江学者和国外知名教授3人作为客座教授。

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较大成绩,承担或完成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省部级鉴定验收成果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项,出版专著7部,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在 “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思路指导下,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洲集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等董事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聘请了董事单位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学院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日本广岛工业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

 

5.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拥有“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授权点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等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是我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学院拥有“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中心”以及“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拥有“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等5个研究所。与董事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2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5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20名,副高职称52名;具有博士学位21名,具有硕士学位86名,近40%教师具有各种执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支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6项,鉴定成果6项,申请专利近10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核心期刊200余篇。

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施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学院跨越式快速发展。在“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

 

6.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川省重点学科,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学科已成为学校博士点建设的支撑学科;学院现有“制造过程测试技术”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共建“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高工、高级实验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在读博士15人,海外科研团队1个,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50.5%。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近三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新型技术专利20余项,三大检索收录9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各项比赛成绩喜人:机器人小组在2008年、2009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晋级全国八强,并获得“最佳技术”奖;2008年获得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荣获四川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慧鱼组”全国二等奖1个;2009年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四川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20082009年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蝉联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冠军。

学院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董事单位聘请了徐志磊院士、乐嘉陵院士等20多名具有优异科研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与董事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

 

7.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理学硕士授权点(含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应用化学工学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学院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学为学校博士单位建设的支撑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国防重点基础学科,植物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核辐射生物效应生态修复”科研团队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核辐射生物效应”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5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1人,博士(含在读)39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比例为60.4%,有6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名,省优专家3名,绵阳市科技拔尖人才5名,绵阳市科技杰出贡献奖1名。

近年来,学院共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7项,其中“绵农2号及姊妹系小麦新品种绵阳3号的选育”等3项科技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803A系列组合”等5项科技成果分获省部级一等奖。通过审定农作物品种50余个,其中B827、西科麦4号等6个稻麦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76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2项,省部级项目33项。

学院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聘请了40多名科研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领域简介:

1.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掌握现代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运用及开发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02管理工程与企业信息化;03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5无线测控及无线通信技术;06先进制造与CAD技术;07自动检测与智能仪表;08现代电子系统设计;09网络集成技术。

三、主要课程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最优估计理论和系统辨识、系统工程、现代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控制工程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可在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及生产,经济、金融、社会系统,航空、航天、化工、交通等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的行业从事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生产与制造,控制工程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护,经济、金融社会系统的分析、决策及管理等工作

 

2.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应用领域。电子技术旨在利用微电子学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器件、电路设计、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应用技术问题,信息技术旨在解决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以及信号检测等涉及的工程应用问题。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电路系统设计技术;02互补结构网络设计技术;03网络化测控技术;04短距离无线宽带网络技术;05基于FPGADSP的系统设计。

三、主要课程

通信理论与基础、计算机网络、信息论与编码、现代数字系统设计、随机过程、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等,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该专业直接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管理和应用人才,可以在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行业得以应用。

 

3.集成电路工程(信息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当代电子系统的核心。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材料、设备以及集成电路在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方面应用的工程技术领域。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02 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方向;03 MEMS建模、优化与控制技术;04基于FPGASOPC嵌入式系统设计;05高端FPGADSP综合系统设计;06 IP Core复用技术和设计验证。

三、主要课程

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制造技术与工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数字系统设计、RF集成电路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等,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该专业直接为企业培养高层次集成电路工程管理和应用人才,可在仪器仪表、汽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元器件、兵器工程、航天工程、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等行业从事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工艺与制造,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集成电路材料,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

 

4.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技术是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支撑技术,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以及计算机工程原则与方法,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计算机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我校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特色主要是致力于服务企业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目前在嵌入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知识工程与企业信息化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和相关行业领域知识,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性的学术修养,具有从事大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发、设计、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01计算机网络技术、02知识工程技术与企业信息化、03嵌入式系统技术、04信息安全技术、05机器视觉技术、06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07数字媒体技术、08办公自动化系统、09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10网络安全、11教育软件研究与开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可调整或增加其它研究方向。

三、主要课程

知识工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图形学&CAD、软件需求、嵌入式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信息系统安全、数据挖掘、网络计算,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计算机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员,可在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组织等相关工作。

 

5.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是用于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可分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可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电子信息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等相关领域中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开发、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无机非金属材料;02高分子材料工程;03纳米技术及材料;04电子材料、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05环境友好材料;06复合材料;07金属材料;08材料设备及计算机应用;09材料市场规划与营销;10生物质材料;11核废物处理处置材料。

三、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反应工程学、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可在材料相关的研究院所、生产企业等从事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材料相关的分析检测、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工作,或者在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6.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与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它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涉及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 精细化工工艺,02 功能复合材料,03 纳米技术及材料,04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05 应用电化学与电解,06 化学工程与工艺,07 生物质衍生物及应用,08 有机合成与工艺,09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10 生物化工,11 新型分离技术与设备,12 化工技术经济,13 含能材料,14 现代化工企业经营管理。
    
三、主要课程
    高等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级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质化学衍生物、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学生可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化工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设备强化、技术改造、质量检测、分析测试、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工作。  

 

7.地质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工程勘察、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一、培养目标

为我国地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资源地质;02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03工程地质;04环境地质;05地质灾害与防治;06国土资源经济;07地质勘察信息技术与方法;08矿山地质。

三、主要课程

高等工程数学、高级构造地质学、现代勘查技术与方法、现代成矿理论、高等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岩土工程设计、现代矿床学研究方法,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该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注重加强工程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岩土工程及其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8.环境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等工程技术领域。环境工程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学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同时实现废物资源化,恢复重建优化生态环境功能,改善人类生活及生产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目标

培养环境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能紧密联系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实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污染控制工程(含水、气、固及物理性污染);02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03环境规划与管理;04环境生物工程;05生态恢复与重建;06农田环境与粮食安全;07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08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09环境生理生态;10城市污水处理工程;11农村乡镇点面污染控制与修复;12大中型养殖场污染控制与治理;13食品加工污染与控制。

三、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工艺,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可在水污染控制与净水技术及工程,大气污染控制与废气净化技术与工程,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含噪声、电磁波、光、放射性等)控制和防治技术等行业,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技术改造,环境污染监测及质量评价,污染控制理论、技术及设备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及生态恢复技术等工作。

 

9.矿业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

矿业工程是研究矿产资源的开采、矿物分选加工的工程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领域,分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其工程对象均为力学性质复杂的非均质、非连续性岩体。

一、培养目标

培养矿业工程领域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采矿技术及工程;02爆破工程;03岩石力学与工程;04采矿系统工程;05矿山安全技术;06数字矿山;07放矿理论及其应用;08矿物加工工程;09矿山测量;10矿山企业管理;11地下工程稳定性及其支护技术;12矿山环境保护;13非金属矿深加工;1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15矿业废物处理工程;16生物冶金工程;17矿山测量。

三、主要课程

数值分析、高等采矿学、采矿系统工程、矿山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胶体与表面化学、矿物破粉碎工程、高等选矿学、矿石学,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可以在采矿系统、地下建设工程施工及生产系统、矿山安全、矿山环境保护、矿物加工利用和矿山管理等行业,从事矿山开采技术理论、工艺和流程研究,矿山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矿物加工、矿山作业安全监测与防护,矿山环境管理和整治、矿业管理、矿山测量等工作。

 

10.安全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   

     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技术领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安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学习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建设工程安全技术;02矿山安全;03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估;04工程爆破及安全技术;05工业企业安全;06安全检测与监控;07工程防灾减灾技术;08消防安全;09交通安全;10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11核废物处理处置与环境安全; 12安全防疫;13食品安全管理;14医药卫生安全;15基因安全与评价。

    三、主要课程

    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燃烧与爆炸、安全监测监控原理与应用、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通风与防尘工程、现代食品安全,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直接为政府部门、工矿企业、安全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在公共安全、动力制造、矿产开采、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林业、火灾与消防、食品制造等行业,从事安全规划与设计、安全评价、安全监管、公共安全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等相关工作。

11.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一、培养目标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结构工程(含道路交通)2.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3.城乡规划4.建筑学5.市政工程

三、主要课程

现代工程结构、现代管理理论、混凝土结构理论、人工环境学、工程经济学、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工程结构改造与加固、城市历史与理论、现代建筑理论、现代建筑创作理论等。

四、适用范围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适用于企事业单位高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可从事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12.机械工程(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是以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规划、机电系统控制、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在科研设计单位、制造企业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维修以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02表面工程;03电液传动与控制;04机械理论设计方法;05工业工程 06工业设计。

三、主要课程

数字仿真与实践、工程研究方法、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等课程。

四、适用范围

机械工程直接为企业培养机械装备设计、生产制造、设备使用及维修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可在工程施工机械生产,材料、化工等专用生产设备生产,运输车辆及物流系统,农业机械生产等行业,从事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机械设备的制造及管理等工作。

 

13.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与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它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涉及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
     
二、主要研究方向
     01化工传递与分离工程;02化学反应工程;03中药制药过程工程;04中药材资源利用与加工;05药品GMP生产与质量工程;06现代兽药开发与工程管理;07食品安全与质量工程;08保健品设计与加工;09精细化工;10生物质衍生物及应用;11农副产品利用与加工;12发酵工程;13酶制剂开发与利用;14 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15饲料生产与质量控制;16植物快繁与工厂化;17环境化学工程。
   
三、主要课程

     高等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高级生物化学、现代分离技术、高级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质化学衍生物、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药用植物资源学、食品应用化学,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四、适用范围
     学生可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化工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设备强化、技术改造、质量检测、分析测试、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答考生问

 

1.什么是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有何不同?

工程硕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7年正式设置的专业学位之一,与法律硕士、教育硕士、MBAMPA等属于同一系列。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在职攻读工程硕士能获得什么学位?

我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学历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全日制学习,学满规定学分且合格后,国家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非学历教育是指学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合格后,国家颁发学位证。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属于非学历教育,国家颁发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3.什么是国民教育系列?

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系列有五大类: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夜大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电大教育。

4.专科生、党校毕业生、无学士学位者是否可以报考?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专科生、党校毕业生不能报考在职工程硕士。

国民系列本科毕业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但录取时择优录取,其录取人数有比例限制(不得超过我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我校地质工程、矿业工程领域录取人数比例可放宽到20%

5.如何选择报考专业?

根据工程硕士培养的对象和目标选择专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最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个人兴趣和爱好,最好不要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3)选择的专业最好要具有普适性。

6.1月份全国研究生统考以及10月份的全国工程硕士联考有什么区别

参加1月份全国统考的属于学历教育,毕业后颁发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户口、档案、组织关系可转入学校。

参加10月份全国工程硕士联考(GCT)的属于非学历教育,学习期间不转个人档案、不转组织关系、不迁户口关系。颁发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7.报名程序是怎样的?

报名分网络报名和现场报名,7月上旬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www.chinadegrees.cnwww.cdgdc.edu.cn)进行网络报名,7月中旬考生在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报名。(若有变动,以当年国家文件为准)

8.工程硕士研究生全国联考(GCT)是否有相关的考试大纲与相关教材?

2012年参考书目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复习资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一套四本)

9.GCT成绩单中百分位的含义是什么?

GCT百分位为不高于该考生总成绩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的百分比。它代表了某考生考试成绩在本次考试中的相对位次。例如,考生张三总成绩为260,百分位为72.4%,表示在本次考试全体考生中有72.4%的考生总成绩低于或等于张三的总成绩(260分);有27.6%的考生成绩高于张三的总成绩。

10.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录取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录取工作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自行划定。我校工程硕士录取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复试),择优录取。

11.企事业单位、集团、部队等团体有无特殊政策?

我们可与企事业单位、集团、部队等团体办工程硕士班,根据不同单位的需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进行培养。

12.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后能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后可以报考博士,不等同于同等学力的硕士,与每年的1月份参加全国统考的学生毕业后报考博士相同。

13.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前是否还要参加全国的外语水平考试?

  工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全国工程硕士入学资格考试(GCT考试)方式录取的,只要在校内修满学分,又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即可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不需要参加全国的外语水平考试。

 

 

 

核发:0 点击数:1253 收藏本页

黄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76号 邮政编码:463000
电话:0396-2869010办公室 2869228学生科 2869036教务科 2869012培训科